《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赏析
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中,徐志摩一改往日脉脉深情、清新自然的创作风格,展现出了对个性解放与恋爱自由的强烈追求,借此抒发了积压已久的苦闷与痛苦。
这首诗延续了徐志摩对“爱、自由与美”一概的单纯信仰,但在这首诗中,这一信仰似乎表现得前所未有的强烈。他在诗歌一开始便大声呐喊着这世道“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且在这之后就与一位痴情女子赤裸着双脚开始了一场没有预谋的逃跑,二人在途中“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无畏于路途中的种种困难与阻碍,只为了“殉我们的恋爱”,只为了“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最终“去到那理想的天庭”。诗中的“逃跑”充满了疯狂与失态,是一种不顾一切道德观念束缚与教条约束的发泄,读来有一种暴力的美感,隐隐有血腥气渗出,从“刺透”“劈破”这些词中透露出来,如一股刺骨的寒风,裹挟着徐志摩那时深受着的重荷压制下的精神痛苦,都随着这场说走就走的出逃一块儿宣泄了出来。
整首诗被分成了四段,对应了四幅互相照应的画面,颇具动感,它们浑然一体又各自独立。“他们”在寒风之中与这个世界对立,不顾途中的艰难险阻、荆棘冰雹,一起逃往了另一个心之所向的地方。这些画面充满了悲剧色彩,给人以真实性与震撼力,是诗人那时精神痛苦的真实反映,也是他以诗言志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虽不能体会到那时徐志摩所承受的痛苦与压力,却能通过诗中二人的疯狂看到他的痛苦、压力、挣扎。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如“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人们大多拘泥于封建教条之中,被束缚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之中,仍然保留着较多封建的色彩。但,这首诗更多的,是对徐志摩个人浪漫激情的抒发。在“出逃”后,“我们”来到了理想的天堂,见到了茫茫大海,美丽的小岛。他们喊累了,喊够了,喊得心里稍稍平静了,再从巅峰之上下来,坐在树荫底下边喘气边看白茫茫的大海,眺望海中的孤岛,凝眸于天上的云转云舒。至此,出逃的疯狂彻底冷静了下来,用词趋于缓和,又回到了徐志摩往日的创作风格,在轻快的小艇上戏耍,去看那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他将主观情感和思绪全部融于诸如此类的客观物象中,极力追求主客体内在神韵的契合。他是如此做的,呈现出的效果也是一种感性之动,有流动之感,也有着飞越之势,给读者以极强的共鸣之感,显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张灵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形象在表 真心在内
- 小螃蟹拥有锋利的钳子 它用它去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而有些人眼里这是刺人的利剑,弃它如杂草,而有些人却将它视作珍宝。
- 01-10
- 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极具复杂性与多面性的一个人物。王熙凤外表美丽、机智、聪明,性格果敢、精明、手段狠辣,是荣府权力结构中的核心
-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