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九寨行

发布时间:2025-01-0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九寨行
        不知何人云:“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皖南的黄山,我在读小学时已游过。依稀记得那山势险峻,重峦叠嶂;记得那山涧清泉,汩汩长流;忆起那屹立于峭壁之上的迎客松;还有那不畏艰辛,靠勤劳的汗水养家糊口的挑山工......川北的九寨沟,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驱车三百多公里,沿着盘曲蜿蜒的山路,路过一座又一座飞架于白龙江河谷两岸的“脱贫致富”桥,随着太阳从我们的头顶缓缓移到前方,最后一点点吞噬于巍峨的群山的怀抱之中,远方的星星灯火渐渐洒满了山间河谷路旁的两侧——九寨沟的大门,漳扎镇,即在眼前。初到高海拔地区,两千米多一点,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生理反应,只觉得脑袋晕乎乎的。简单洗漱,投入梦乡。
        九寨沟的清晨,空气清新,使人忍不住多吸几口。呼吸,如此寻常的事情,在这个宁静的山谷里变得愉悦了起来。路侧的河道里波涛汹涌,河两旁是由就地取材来的石块垒砌而成的棕黑与灰白相间的河堤。河道不宽,约三米有余,但站在离岸十几米远的地方,哗哗的流水声便可映入耳帘。河水清澈,但看不见河床,水稍偏白,应是山泉富含矿物质所致。山谷两侧的高山伟岸挺拔,不同于东南丘陵的玲珑精致。如果说九寨的山是一棵百年老树,那么东南的丘陵只能算作是树下的一株盆景。九寨的云似乎离你更近一点,起风天成絮状缕缕撒落于蓝天之下,静风天又一片片镶嵌满山谷上狭长而又无尽的天空。九寨的屋子多为木构,毕竟这里也属于川西地震带的边缘,藏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用更加抗震的木结构房屋抵御不可避免的天灾。九寨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开民宿的重庆老板,做早点的安徽师傅,跑出租的江西司机......九寨的本地藏民倒是少见,或许是与内地人长相差异不大,没被认出来罢了。
        我们在上午十点左右入园,在人潮的推挤下上了一辆目的地未知的车。从景区门口发出的车有三个去向:其一往原始森林,其二到游客中心还有未到游客中心就往回赶的区间车。很快,我们知到了这辆车在中途的树正寨就会回头——打乱了原本先去原始森林的计划。下车后我们往犀牛海方向走,听说那里有公交车去游客中心。沿木质栈道而行,左侧是大大小小的海子,右侧是别具特色的藏寨。树正群海,顾名思义,高高低低的树木错落有致地生长在宽阔的河谷当中。溪旁有一排破旧低矮的木房子,屋外的资料排介绍说是磨房。再向前行,溪流逐渐变得湍急起来。河床里有着阶地,有的阶地是一根朽木,有的阶地是几块石头。流水从他们的上方越过,掀起朵朵银白色的浪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继续前进,哗哗的流水声回荡于山谷,愈来愈大,渐渐掩盖了游人的交谈笑语声。树正瀑布,论高度,不及“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庐山瀑布。其气势,源于它的宽广,几乎横贯了整个树正沟谷。瀑前的断崖形态各异,流水的姿态亦变化无穷。有的石头披满了厚厚的青苔,流水便顺着石头上的帽子般厚重的青苔一珠珠一串串一帘帘地滑下来,跃到下一块早已被磨平棱角的石头之上。有的石头质地坚硬,誓死抵抗,流水便从他们的缝隙里钻过去,一汩汩投入海子的怀抱。海子里的水的颜色看似千篇一律,实则千差万别。因水中矿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有的海子偏绿,有的海子偏蓝。同一个海子里的水色彩亦常有渐变,譬如,岸边的浅水区偏绿,湖心的深水区偏蓝。最令人称奇的还属则查洼沟的五彩池,池里的石头亦有黑白两色。石头的色彩与湖水的颜色相配形成不同的组合,最终形成了由外围的黑向内变棕再变绿、变蓝的彩色湖水。和风吹拂下,湖面波光粼粼,阳光反射出的点点白色为五彩池添上最后一彩。犀牛海是树正瀑布上游的一个较为宽阔的湛蓝色的海子,我们在此乘车前往诺日朗中心。
        转车后,我们乘车前往日则沟的最深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内其实分原生林和人造林。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共同生长后,如今已难分辨出谁主谁客了。森林树木以松柏、云杉为主,林下有不少倒伏的树干,据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西部开发的产物。林中草地上铺满了厚厚一层松果,因而我们在下山的路上曾见到过一只松鼠——较老鼠略大,尾巴茸茸,见到游客一遛烟爬回了树上。日则沟沿线植被覆盖度明显比不上其他两条沟,两侧山体偶见灰白色的岩石裸露于外。有人说,这是前些年地震时留下的伤疤。路过五花海时,清澈见底的蓝绿色湖水中纵横交错铺满了湖床。沉睡于湖面之下的朽木上,长满了钙华,染白了原本棕黑色的树干。有的树干漂浮于湖面之上,我们惊奇地发现,在靠近树干尽头的地方,竟生长着一排小的植物,不知是劫后余生,还是重获新生——生命的韧性在这狭窄的倒伏的树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再向前走,又听见轰鸣的水声。八十年代版的《西游记》曾在此取景,曾经从瀑布上方的岩石上走过的师徒四人如今正与游客合影留念。珍珠滩瀑布,向前望去,看不见瀑布下的另一头,只看见那流水如珍珠般洒落,听见那响彻谷底的流水的激鸣,感受那水气腾腾扑面而来......
        我们又来到中心,前往最后一个景点——也是海拔最高的一个景点——长海。摆渡车沿盘曲的公路上升至山巅,静卧于三千多米海拔的长海,那深邃无尽的暗蓝色的湖泊,山风吹过隘口,万叶簌簌作响,湖面止剩下碧波荡漾......
        “扎西德勒!”
 
2022.9于宁
 
作者:高元嘉(泰州学院) 来源:原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