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岩与茶

发布时间:2025-01-0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岩与茶
        穿过那无尽幽长的分水关隧道,武夷山的画卷便徐徐展开在众人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尖顶。
        这幅画是浸沐在温润而清冷的茶香里的,东方神秘树叶的韵味包裹着这两弧溪水,三五粒丹山,还有那伏行于天地山水之间的我们。若是哪位匠人欲为这幅画配上一对卷轴,想必岩的材质是妥当的。层叠的岩墙上需撒上一星半点儿青绿,苍老的黄与垂暮的丹便似乎亦能弃杖去浪迹天涯。没有岩是撑不起百丈之山的,没有岩茶是筑不牢这百丈高的武夷山的。巨人一样逝去的岩,竟在这一株两株矮小瘦弱的灌木数百年如一日的感化下,泣落这一滴沧海明珠的泪。一滴两滴晶莹泪珠滋润下的六株灌木,用自己的青叶医治了一位书生的疾病,换来红袍加身。
        于是,我们向前翻山越岭,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在碧水丹山间寻味那一抹岩与茶的传奇之色。
        一面绝壁,六株岩茶。红袍加身的故事究竟是否发生,得将耳朵长到几百年前它们的枝干上去听自己的话。不论信与不信,六株树下的护栏上的确飘扬着红绸丝带,寓意祈福之意。为感恩景区的精心呵护而祈福?为六株岩茶历经千百年风雨仍得以顽强生长而祈福?为朝拜者实现万千夙愿而祈福?不论出自何因,祈福似乎已然成为了事实,福愿兑现的重担已经沉甸甸地压在了这生于峭壁夹缝间的六株参差不齐的灌木之上。不知六株是否谙知世人寄予的如此繁杂的企望,但见狭谷深处微风拂过,一枝一叶轻柔地拍打在岩壁的背景之上。温茶润过唇齿缝,长途跋涉后的波涛汹涌在丹褐的茶香里逐渐归于风平浪静。武夷茶那似有似无的醇香徘徊在谷底,似坚守,似眷恋,似回望。透过蒙蒙的温热茶水汽,记忆池底仅漏下那一面绝壁,六株岩茶。
        一粒丹山,九曲碧溪。“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的天游峰矗立于西水六曲东百余米处,一面绝壁,壁立万仞,真乃天然屏障。登天游,道阻且长,攀者几近垂挂于绝壁之上,远视山巅众人之踪迹呈盘龙状,千回百转,终于延伸到了触云的境地。五步腿酸,十步足痛,三十步膝骨磨响,五十步火烧经络,百步魂曳屈行。然则百余步后,海拔渐升,六曲风光尽收眼底。丹霞群山歪斜着争相冒出于九曲溪水两岸,若桂省荔浦之香芋状,间植茶木,令人垂涎三尺。望拔摘之,舀一弯清碧的悠悠九曲溪水,于六曲白沙溪滩上支一顶从禅院中借来的旧香炉,伐薪,钻木,生火,烈焰吹水“咕噜”吐泡,以熊火蒸煮,顷刻便可茶香扑鼻。折溪边青竹作筷,邀苍天雪云共享此绝世之滋味,悄然夹之,但觉入口即化,酥软绵香的芋紫萦绕于天游山顶,于是乘云驾雾上奇峰,快哉,快哉!褐山环,碧水绕,山山水水渐隐云雾中。回首望,薄雾冥冥里自天上落下这一粒丹山,九曲碧溪。
        一道岩墙,一串遗珠。茶园似绿绸丝带飘落在这不足百尺宽的幽谷底,一位老者,身着布衣,于清涧边精心地裁剪打理着,背若满弓。青绿的茶香深处遁出三五板向上去的石阶,阶自然地晕染上了深深浅浅的青。一位书生驮着包袱,渐隐在愈发醇厚的茶香里。凝滞的万千草木只闻见渐行渐远的喘气声,“呼哧”地惊走了天上的浮云,脚下的阶路。迎面抛下一道岩墙,紧贴着忙于赶路的书生绯红的面颊,似含醉意,冒失地冲撞来。一闭一睁,天日不见,只瞧得崖上斜生的几棵古木,面目狰狞,张牙舞爪地肆意挥动着腐朽的枝。青石阶又在脚下延伸开来,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绝壁硬生生地劈裂了青天,蚕食了游云,吞尽了飞禽,只留下回荡着的“哇”声一片。或许是有愧,半空中竟落下一串泪珠,击入渊潭,泛起涟漪,遗失尽一个似梦非梦。再睁眼看去,不见书生,止印下三两枚斑驳的足迹。万千游子向此处聚来,似议论着红袍加身的故事,还有那一道岩墙,一串遗珠。
        穿过那无尽悠长的分水关隧道,武夷山的画卷已然印在了人们的心底。我们捧着一落岩茶,向前翻山越岭,透过蒙蒙的温热茶水汽,伴随着岩与茶的传奇故事飘扬四海。
作者:高元嘉(泰州学院) 来源:原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