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多余人”

发布时间:2024-08-3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多余人,是指19世纪俄国的一些贵族,他们拥有高尚的情操,但远离世俗,缺少行动,也不愿走进人民,也不愿与上流人士同流合污,最终在苦闷中消磨自己的人生。
19世纪初,多余人的形象开始出现在文学历史中。最早出现的人物形象,有代表性的是普希金创造的“奥涅金”这一人物。奥涅金出身贵族,却厌恶贵族生活。到乡村中,他结识了达吉雅娜,轻率地拒绝了她的情意;与好友决斗,并杀死了他。他没有自己的追求,但在达吉雅娜嫁人成为贵族后,却又去追求她。初代多余人,缺少自己的追求,受进步思想陶冶却不付诸行动,成为“多余的人”。
      毕巧玲,继普希金后又一个典型的多余人形象。与奥涅金不同的是,他对有意义的事情充满了热情,有一定独立精神,有自己的追求,主动批判世俗中的腐败现象。但因社会的局限,他找不到自己的出路,最终只能在无聊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生命。毕巧玲比奥涅金更有才华、有追求,但正因如此,误入歧途的他也比奥涅金更加孤独,悲剧性也更加深刻,对于社会的危害也更加明显。
      第三代多余人,是屠格涅夫创造的人物形象“罗亭”。因为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屠格涅夫用“罗亭”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俄国出路与未来的一些理解。罗亭,拥有较高的科学意识与美学修养,关心国家大事,拥有较为崇高的理想。他有较高的社会天赋,但脱离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理想规划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在实践中。他赢得了娜塔莉亚的芳心,却屈服于娜塔莉亚母亲的意志,最终放弃了爱情。我认为这便是他整个人生的缩影。拥有好的开头,充满热情的过程,最终却草草放弃,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在令人窒息的社会体制下,多余人“罗亭”成为了俄国上层精英的缩影,这种悲剧是普遍存在的。而他牺牲时手握红旗,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了生命,也体现了他用着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国家,选择了自己并不算太糟的宿命。
      1859年,第四代多余人问世。代表人物奥勃洛摩夫出身贵族,他善良单纯,因世俗嘈杂、勾心斗角,他选择了远离官场,过起了闭门不出、远离世俗的生活。但他的懒散导致了他的过度肥胖,好友带着他参加各种活动,向他介绍了奥尔加小姐——一位善良的女士。奥尔加也试图帮助奥勃罗摩夫走出自己的心魔,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奥勃罗摩夫一生无所事事,最终中了风,被娇生惯养所毁灭。
      每一代多余人都有自己的特征,也是当时时代整个社会的缩影。我们不难看出多余人的内心是充满了矛盾,同样也是有所希冀的。他们是可悲的,因为他们并不能为这个社会,甚至为自己做些什么,但他们却又是社会悲剧的产物,是真实存在的。
 
作者:王悦, 杨程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爱情、哀怨与抗争
  • 爱玲与冯沅君,相同时期的两位才女,都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为女性权利的维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有所偏差,对于爱情的
  • 08-30
  • 以人才之力,创科技新强
  • 人才固然重要,因为人是一国之本。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所以人在引导与教育下,可以进行创新性思想的培育与自己主动的创新创
  • 08-30
  • 文化自信——以黄梅戏为例
  • 文化自信,以己文化为基,以己文化为荣。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毋庸置疑是博大精深的。近几十年来,中国对于文化的保护与重视
  • 08-30
  • 四季华章:泰山画卷
  • 泰山,华夏之魂,自然与文化的交响。春绿夏翠,秋红冬雪,四季更迭中展露无尽风华。山川壮丽,云海苍茫,登顶之巅,心胸豁然开朗,历史
  • 08-30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亦可知远行坦途究竟在何方,究竟该如何走。苏联解体了,但苏联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今日却仍然受用。坚持社会主义发
  • 08-30
  • 读《父亲的病》有感
  • 庸医误人,自古便是如此。《父亲的病》,却又不只是父亲的病,而是“我”呐喊着的,却没有办法治好的整个社会的病。
  • 08-30
  • 读《局外人》有感
  • 《局外人》这部小说的初读,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国作家加缪的这部中篇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特征的荒诞的故事
  • 08-30
  • 墨海泛舟,东坡流光
  • 在这篇散文中,我们随着文字的涟漪,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探访了宋代文学巨匠苏轼那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一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 08-3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