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
返回乡土,一直都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对于家乡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而乡土文学的中心就是返回乡土意向,或者说是返回生命和自然的意向。
文学史发生到20世纪八十年代,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的影响,人们的创作思维在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中演进变化,呈现出新鲜的气息。而《人生》便是该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作品。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位高中毕业生,他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走着,也不知是向前还是往后。进了城去,重逢了黄亚萍就抛弃了农村姑娘刘巧珍。而在这一过程中,路遥用大篇幅描写了高加林在离开故乡做出选择后的矛盾心理与精神上贫瘠且自暴自弃的状态。事业上忙活一通终于有点起色后,却被克南妈妈举报而失去了在城里的一切,他不得不重新回到生养他的那片土地。返回乡土,便在这里出现了。高加林闷闷不乐且羞愧的在回家的路上,他本以为会受到村民的嘲笑与指责,指责他抛弃自己的爱人,只想着自己的飞黄腾达。但事实上返乡途中,迎接他的是村民的安慰雨夹道欢迎,是德顺爷爷像以前一样的谆谆教导,甚至还有刘巧珍为他的求情与为其谋工作的心愿。小说中淳朴、自然的民俗风格是路遥创作的一种理想化的世界。重返故土、返回自然,在整个中国社会快速走向城市化的复杂情况下,路遥选择了在复杂中回归本心,回归最纯真的感情。
工业与农业文明的撞击,让许多人走向城市,走进机械世界中。因此,“返乡”便成为了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题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文学发展到20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有了自由化、现代化的特征。《人生》中,恋爱自由、穿衣自由等等现代思想已经贯穿其中。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不仅吹向城市,也吹向农村。人们的思想更加包容,去到城市打拼屡屡碰壁的年轻人,归乡的这样一种情结便愈发浓重。
在繁华的大都市里,新晋的青年人满目灯红酒绿。在他们的意识里,空洞的城市里少了空气中泥土的气味,少了家的温暖。在对城市的厌倦情绪出现后,人们眼中的故土,就不再是原先自己所认为的落后之地,而是圣洁、自由的乐土。他们突然发现,泥沙遍地的农村故乡,才是灵魂与精神更好的栖息地。
在城市与农村来来回回的过程中,高加林逐渐了解了城乡之间究竟有哪些区别,而这也是路遥眼中城乡的差异。路遥是用陕北农村的山水里孕育出来的,他的思想固然带着农村乡土文化影响下的特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八十年代,路遥在迷茫与探索中,写下了一系列的小说,其中便包括着《人生》。高加林、刘巧珍、德顺爷爷等,这些人物都带有着显著的农村特色。在小说中,乡土意味着自然,意味着本心,意味着生命。返回乡土,重新亲近自然,热爱蓬勃的生命,重新找到自己的追求与初心。
作者:王悦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爱情、哀怨与抗争
- 爱玲与冯沅君,相同时期的两位才女,都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为女性权利的维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有所偏差,对于爱情的
- 08-30
- 以人才之力,创科技新强
- 人才固然重要,因为人是一国之本。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所以人在引导与教育下,可以进行创新性思想的培育与自己主动的创新创
- 08-30
- 文化自信——以黄梅戏为例
- 文化自信,以己文化为基,以己文化为荣。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毋庸置疑是博大精深的。近几十年来,中国对于文化的保护与重视
- 08-30
- 四季华章:泰山画卷
- 泰山,华夏之魂,自然与文化的交响。春绿夏翠,秋红冬雪,四季更迭中展露无尽风华。山川壮丽,云海苍茫,登顶之巅,心胸豁然开朗,历史
- 08-30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亦可知远行坦途究竟在何方,究竟该如何走。苏联解体了,但苏联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今日却仍然受用。坚持社会主义发
- 08-30
- 读《父亲的病》有感
- 庸医误人,自古便是如此。《父亲的病》,却又不只是父亲的病,而是“我”呐喊着的,却没有办法治好的整个社会的病。
- 08-30
- 读《局外人》有感
- 《局外人》这部小说的初读,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国作家加缪的这部中篇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特征的荒诞的故事
- 08-30
- 墨海泛舟,东坡流光
- 在这篇散文中,我们随着文字的涟漪,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探访了宋代文学巨匠苏轼那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一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