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在朋友的推荐下读完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 山》,感触颇深。这并不是一本读来让人心情舒畅的书,甚至有着些许沉重,主人公塔拉的故事是鲜活的,真实的,我能感受到她的挣扎,她的崩溃,她的突破,她让我感受到了不屈的力量,她更让我看到了一个重塑自我的女性,也让我对人生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她的故事让我明白,教育的真谛不是让我们变成另一个人,而是打破桎梏,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塔拉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伤害和压制。塔拉的生活是不幸的,她出生在一个远离城市,住在大山深处,与世隔绝,自给自足。她的家庭厌恶政府,是摩门教的虔诚教徒,她们家最大特点是孩子都不上学,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出生证明。偏执的父亲拥有绝对霸权,母亲顺从麻木,家庭分裂严重;家里的七个孩子有三个考上了博土,另外四个达不到高中教育水平。但是塔拉没有选择被面前的困难击倒,在哥哥鼓励下她选择了接受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改变思想,改变命运,或许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让每一个塔拉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有些鸟儿注定是要飞走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属于自由。“
关于自由和家庭教育。“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依然选择离开他们。你可以每天想念一个人,但依然为他们不在你的生命里而感到庆幸。”如今再回忆起书中这句话,初看时内心的悸动、震颤和共鸣,又让我再一次为之心动。其实,字里行间,我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喜欢一本书,喜欢一个主人公,或许就是因为能读到自己的故事吧,我愿称之为共情,我想我是可以共情塔拉的。塔拉的家庭教育无疑是非常失败的,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却可以决定自己人生的高度和宽度,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到底该怎么活,可以决定我的人生当像鸟儿飞向我想要去的地方,如何决定,如何摆脱,如何自由?我想,教育,真的是很美好的词语,很美丽的动作,很美丽的未来。教育,让每一个现实的塔拉本无意义的人生拥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让每一个现实的塔拉拥有了选择未来的可能,让每一个现实的塔拉可以当像鸟飞往她的山。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当我们身处无法改变的困境时,可以做的唯有改变自己,靠什么改变自己,靠教育!
关于现实和教育的意义。书上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是作者接受福布斯杂志访谈时说的“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能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扩展,同理心的深化,视角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但是,多少是理解不到内涵的,当看完整本书后,掩卷沉思之时,再次读到这句话时,不知如何形容当时的心态,从震惊、悲痛、沉重、难以置信,慢慢地缓过来到欣慰、感动,以致最后德热泪盈眶,因为我回顾了塔拉的经历,真的很难想象她是走了多远的路才走到观众面前,很难想象她是怎样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成为了哈佛大学的博土,多么顽强和勇敢的女性啊!她真的很了不起,她让我想到了“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鲁迅先生,想到了那些在落后思想、腐朽麻木、宗教文化横行霸道的时代里仍然能够保持清醒坚定向前的先辈们,想到了奋斗在大山深处,用教育拯救乡村孩子的乡村教师们......教育的作用真的是极大的,真的很感谢我们能生活在这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条件优越的现在。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既是书名亦是人生哲理,希望我们是一只自由且强大的鸟,经历风雨的阻挡,我们仍旧向着我们心中的大山飞去。
作者:张亚亚 张亚倩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时间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学生视角,结合线上浏览的新生动态、学长职场分享,以及与学长学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结束、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的轮回场
- 07-22
- 金桂里的中国红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虽秋来无声,但秋韵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荫浓绿已染上的点点金黄,是温和而绵长的丝丝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标
- 这是一篇关于童年时家乡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