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而寻觅,觅而渡之
觅渡,是我最不可缺少的。人生路漫漫,总有寻觅自己目标的时候,也总有试图渡过难关的时候。而无论何时,都少不了觅渡。
《觅渡觅渡》,是一种由觅到渡的过程。它讲述了共产党的恢弘事迹,党员间的感人瞬间,为人民而奋斗的伟大精神;刻画了历史上一位位为民而生、两袖清风的好官武将;一位为文学而生的乱世佳人;描绘了全国各地的山川美景;品味了人生之美;赞叹了域外之风;推崇了文学之道……
在摆渡中寻觅,或许,才会真正看透事物的本质,才会有“乱世佳人”李清照的感叹,才会有绝妙之作《声声慢》的诞生。没有了觅渡,或许作者就不会看到像铁锅槐那样的自然奇迹。没有偶然的灵感,就没有如此多的精美作品、绝世之作的问世。觅渡,很神奇,也很美。人性之美便在这儿开始,人格之美就在这儿泛滥。不同的“觅渡”,造成了不同的人格,不同的人格造就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创造了不一样的奇迹……
就像司马光。他本是一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导下,他决心改掉贪玩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在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他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他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人自然就醒了。从此,他天天早起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之人,写出了佳作《资治通鉴》。可见,他在“寻觅”中找回了自己的最佳状态,找到了坚持。人生的摆渡让他找到了灵感,找回了本该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不止在中国,在西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巴尔扎克。他是举世公认的观察和剖析人性的高手,但在现实生活里,他却不太精明。在年轻时,他曾经商失败,欠下了六万法郎的债务。等他成名之后,尽管收入不菲,但由于奢侈浪费,最后弄得入不敷出。在这段日子里,还发生了一桩趣事:
有一天晚上巴尔扎克醒来,发觉有一个小偷正在翻他的抽屉,他不禁哈哈大笑。小偷问道:“你笑什么?”
巴尔扎克说:“真好笑,我在白天翻了好久,连一毛钱也找不到。你在黑夜里还能找到什么呢?”
小偷自讨没趣,转身就要走。巴尔扎克笑着说:“请你顺手把门关好。”
小偷说:“你家徒四壁,关门干什么?”
巴尔扎克幽默地说:“它不是用来防盗的,而是用来挡风的。”
你看,巴尔扎克虽然奢侈浪费,但他有以苦为乐的精神。在度过慢慢长路时就找到了这种精神,那么,它将伴随着巴尔扎克,成为一种习惯。
确实,人生就像一场觅渡,但不知要渡到何时,渡往何处。可能会渡上人生的另一个港口,也可能会十分顺利的“渡过”这一生。但,老天捉弄人。名垂青史的清官,生命是坎坷的;乱世中的女神,被当做异类。但他们没有放弃人生的觅渡,而是在人生的,觅渡中寻找更加适合自已,亦或是更加适合祖国的路。
或许,觅渡的人生不会那么精彩,不会那么伟大。但,只要努力,定能让“觅渡”在不经意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作者:张灵 来源:泰州学院 张灵
- 一个英格兰西南部的小村庄
- 小外孙囔囔着要去捡化石,他的父母就决定去英格兰遗产海岸的一个村庄去休假,最后找到了查茅斯这个村庄。
- 07-01
- “悟”夏
- 炙热的天气,笼罩着大地,将城市空间热能挥之不去,即使几日来,天空能够间歇式洒落细雨,但也未能驱散燥热因素
- 07-01
-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 人生如一片辽阔的旷野,无边无际,充满了未知与可能。它不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轨道,而是任由我们自由探索、选择的广阔天地。在这片旷
-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