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想不到一个好的开头,那就这么草草地开始好了。就像很多事情你找不到一个好的起点,但最终还是要抽丝剥茧一点一点慢慢开始,我们逃不过选择。
世界把我们变得太有仪式感了。有时候我们会特意收拾出一方天地,把它变得分外精致,然后拍上微博,配上几段伤感的文字,营造一种忧伤的文艺青年人设。但是,忧伤不是这样就可以创造出来的。作家他为什么多愁善感?就因为他有骨子里的伤感与忧郁。忧郁是一种独特的气质,而非一方角落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拥有这种气质的人往往会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出,不是靠的打扮,不是靠的化妆,而是他的气骨。
文人常常是忧郁而浪漫的,可我不会主观地评价他们。毕竟,用一个人的思想去捆绑一群人的思想实在是我做不到的。
最近写着文字,写着写着倒好像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从最开始的单纯文笔,单纯天真,单纯想象,到现在的不知天高地厚。有时候写着写着会把一大段文字全部删掉,就算我知道它是我花了哪怕一个星期写出来的东西。追求那种极度好的文章仿佛成了我的目的,到现在,也没有写出一篇比《黑暗》更令我满意的文章,有些莫名而生的挫败感。变得很不服气,很轻狂。我看不上那些奉承别人的人,也看不上别人的文章。好像是这个年纪特有的标志。
敏感脆弱。
多了好多讨厌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恃才傲物吧。我追逐着自己的文风,追逐着霓虹。
夜晚十点的街道,我也常常看见。静谧的很。我喜欢走在路灯下,看着影子被慢慢拉长,又渐渐聚成一团黑色,看着汽车从远方疾驰而来,被灯光镀上一层温暖的黄色,再缩成一个小黑点,离我远去。我想,大概途径生命的每个人都是这样,很短的一瞬间就消失了,他们彼此擦肩而过,消耗掉所谓的这一点缘分,然后就再也没有见面。有的人或许一生就一次见面。
我也喜欢在清晨走上大桥,感受江面腾起的阵阵水气,远方的高楼模糊在晨雾里,城市慢慢复苏。就像看见一个个生灵苏醒一般,有些微微的感动,为自己,为这个世界。
很多人喜欢给自己立目标,我却很少做这种事,目标可以有很多个,下一秒万一改变了呢?我不喜欢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因为我一直秉承着一个宗旨:我是年轻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而不必像那些斤斤计较的人一样早早制定好了生命,那当所有计划做完后,是不是你的生命也结束了?
我不能靠计划活着。
我的生活该是走马观花的,毕竟那么多好地方还没去过,如果把生活都切割成一部分一部分的方块,那么连玩也玩的不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