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发布时间:2023-08-2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高粱、糯米、荞麦……,生于天地山川之间,与草木鸟兽相伴,将这些大自然的宝贵馈赠采集来,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并加以蒸煮,混入酒曲,密封发酵十余天,它便有了水的形状,火的性格。用源自东汉的蒸馏这一古法,便可将其中精华从糟粕中分离开来,将其盛出,便得到了一坛简单的家酿酒。  

  酒的历史长远到难以追溯,其千百年来的酿造工艺大抵如上文所言。“酒”,左边指出了它的形态,而右边的“酉”,在古文中即是坛子的意思,象形兼会意,就是这坛歌颂千古的琼浆玉液。汉书《说文解字》中,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而《战国策》中仪狄造酒以慰劳大禹的记载则更为久远。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关于酒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而它的历史,据说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之长,难以考证;酒之大,可至国家制度、邦国之交。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精神文化象征,它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给人民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从夏桀酒池供饮三千人和商纣悬肉为林、以酒为池,到楚汉相争鸿门宴,从关云长饮酒对弈刮骨疗伤,到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酒贯穿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一杯酒使山河破碎,一杯酒能安国兴邦,成也有酒,败也有酒。故佛教从古时的十戒到后来的五戒,都将它列在其中。

  在文学、艺术、思想的长河中,酒的文化无所不往,它对古代伟人及其登峰造极之作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中国古代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文人多嗜酒。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尧不千锺无以建太平,孔非百斛无以堪上圣,而孔子二十世孙,就是东汉酒后击鼓骂曹的孔融;湿了清明杏花雨,瘦了海棠李宴安;陶潜隐居山林日日烧酒无日不饮,杜甫少年酒豪得钱即觅每夕醉归,欧阳修自号醉翁游乎山水与民同乐。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将他的诗压一压、榨一榨,能得大半壶好酒。苏东坡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黄州酿了蜜酒,在颍州酿了天门冬酒,在定州酿了松子酒,在惠州酿了桂酒,在海南为去三尸虫、轻身益气,再酿天门冬酒:酒伴他走过了宦海沉浮的一生。
  要说酒能让人爱到什么程度,《晋书·刘伶传》记载刘伶每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很多魏晋文人都沉迷于这种醉生梦死的状态。出游时,刘伶身后总跟着一个扛着铲子的小仆人,他说如果什么时候自己饮酒而死,便就地挖个坑将他埋葬。酒逢知己千杯少,要说酒量,刘伶酒能饮一石五斗,比起汉朝大儒郑康成能饮一斛,汉廷尉于定国能饮数石而不乱,他不是最能喝的,但一定是最爱酒的。
  酒把人类历史浇灌的跌宕起伏,把琴棋书画渲染得五彩斑斓。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放眼今天,人们对酒的热爱依旧不减。贵州的茅台、董酒,四川的五粮液、剑南春,山西杏花村的汾酒,陕西宝鸡的西凤……甚至有人喝腻了市场上的瓶装酒,做起了最开始提到的家酿。古时粮食稀缺,酒则更为珍贵,最初的酒是用来祭祀或是献给天子的,而今它却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饮品和精神伴侣。
  古代文人饮酒,特别讲究饮酒过程中的那套繁文缛节。于是,便要制定颇为严刻的觞政,便要舞弄花样百出的酒令,如周代的“酒礼”“酒德”、魏晋时的“曲水流觞”、唐朝的“美酒盛以贵器”。现在的“酒令”已不似当年,但饮酒仍然是一件讲究事,且各地饮酒的习惯大相径庭。在新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在内蒙酒后引吭高歌,在北京热热闹闹喝一扎啤酒,在诗意江南小酌佳酿……这源自各地山水风貌有异、风土人情不同。不管时间地域如何变化,传承不断的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淌在血液里的酒文化。
  微醺到酩酊,见乾坤之大,日月之长。倘若没有酒,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必将少去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刘张有 来源:散文创作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时间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学生视角,结合线上浏览的新生动态、学长职场分享,以及与学长学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结束、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的轮回场
  • 07-22
  • 金桂里的中国红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虽秋来无声,但秋韵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荫浓绿已染上的点点金黄,是温和而绵长的丝丝桂花香
  • 07-1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