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顾名思义,就是将童年的事情放在晚年的时候去回想,犹如清晨的鲜花等到傍晚再去摘取,虽然失去了花朵盛开时的鲜艳与芳香,但却在夕阳的映照下别有一番风味。对此,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的多,可是我不能够,便是此刻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它即刻消化,转化为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朝花夕拾中共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作品,除了从记录童年故事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回忆其保姆长妈妈淳朴善良的”阿长与山海经’‘,有批判封建孝道思想的”二十四孝图”,有记录父亲生病直至死亡过程的”父亲的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串联起来的背后是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特殊年代。我的脑海里不禁勾勒出一副这样的画面: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下午,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正坐在摇椅上将他的童年故事娓娓道来,在对故乡的旧事和童年时期的乐园描述中,字字句句都盈满了深深的眷恋。
细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充满童年回忆的文章,我读出了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向往自由的童真,恍然间,我好像看见了迅哥儿又趁着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和朋友一起捕鸟,但又因为听了长妈妈的故事,十分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从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触动我们埋藏于心底的那根憧憬美好的心弦吧。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我才意识到鲁迅身上那一颗丰富细腻且向往美好的心为何丝毫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粗粝甚至于背离。在现今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人潮熙熙攘攘,不是为利而来就是为利而往,为何就不能稍微停下自己那早已习惯于匆匆的脚步,去嗅一嗅花草的芬芳,听一听虫鸟的啁啾呢?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记忆如果不时常拿出来回想和翻新,那么最后只能头涔涔而泪潸潸看着它从我们的脚边溜走。
朝花夕拾,比起带露折花,自然没有那份色与香,但却有种古朴、淡雅的美丽。朝花夕拾,拾起的是一种令人心安的静谧,花开是生命的开始,花落却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又一次生命的延续。朝花夕拾,虽无暗香盈袖,却能感觉到似乎有阵隐隐的香风拂来,让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