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古陶,百年传承
隆昌土陶拥有600多年的制作历史,于2018年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国内知名的制酒企业都与隆昌土陶进行合作,如我们所熟知的贵州茅台等;为了更加切实的了解隆昌土陶的制作方式、隆昌适合制陶的自然原因等,2022年,三下乡小队来到了隆昌市石燕桥镇的隆昌市碧檀陶瓷有限公司,亲自感受非遗古陶制作工艺的魅力。
不仅仅是亲自体验制陶、了解隆昌土陶品质上乘,色泽油润的条件,掌握更多有关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还着眼于陶瓷制造对于隆昌市石燕桥镇百姓就业的助推作用,从历史与时代的新阶段认识传统工艺对于当下社会的影响。
从隆昌市区出发,只需要几十分钟的车程便能抵达制陶体验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味道,一个个大陶缸陈列在阴凉处,颜色有深有浅,表明其阴干程度的不同,颜色越深,表明陶缸越潮湿,需要越长的时间完全干燥,以便于烧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工作人员借助一种类似于刻刀的工具对于刚刚捏制好的土缸进行修整,确保土缸造型的完美。隆昌的陶制品品质一流,很大程度上由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因素所决定,一方面,隆昌的陶土由于隆昌得天独厚的气候水文条件而品质优良,粘性高,便于制作大件的陶器,且产量充足,足够满足相关工厂的需求;另一方面与隆昌自古以来的制陶技艺有关,经过历史的沉淀,隆昌的制陶技艺一流,因此,隆昌土陶在国内国际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可能我们日常生活中引用的饮品容器便产自隆昌,隆昌大大小小的制陶工厂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对于周围的居民而言,就业机会越来越多,无需离开家庭,真正实现了“留住新鲜血液”的期冀,同时,也为隆昌的脱贫攻坚战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鉴于当今技术的不完备,在烧制过程中的毁损仍旧存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生产资料的浪费,科技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缓。
当今时代,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还有部分传统工艺的陨落,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之一,传统陶艺制作也迎来过低谷期,正是由于社会的重视加之将其融入现代社会的创新路径,使得陶艺得以在当下生存并发展,不仅仅是陶艺,还有许多传统的技艺都尚待我们加以重视,加以传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身体力行,维护这些流传百年的绚烂文化。
作者:泽郎哈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时间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学生视角,结合线上浏览的新生动态、学长职场分享,以及与学长学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结束、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的轮回场
- 07-22
- 金桂里的中国红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虽秋来无声,但秋韵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荫浓绿已染上的点点金黄,是温和而绵长的丝丝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标
- 这是一篇关于童年时家乡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