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的秘密

在现实中,很多人苦恼,为什么自己费尽心思都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我们不懂得如何揣测他人的内心,无法掌握他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微表情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于1969年提出,是指持续时间不足1/5秒的表情。微表情是人类试图压抑或隐藏真实情感时泄露的非常短暂的、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表情。
因此,一个人无论内心多么强大,无论事先做过何种的心理建设,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波动,虽然微表情可持续的时间只有0.04秒(眨眼睛用时0.3秒),但如果你洞察敏锐,对方的“心事”都会瞬间在你眼前暴露无遗。
在现实社会中,只要是与人打交道,微表情就会在无形之中发挥它独特而神奇的作用。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捕捉别人的内心想法,就要学会读懂别人的微表情。
目前,我们越来越知道微表情的重要作用。有时候,不经意的一个表情,会给对方带来不一样的情绪反应。
比如一个甜美的笑容能给对方一个肯定和鼓励,一个厌恶的眼神,会让别人产生不舒服的感受;有时候,不经意的一个行为,会给对方带来不同的感受。
当别人受了委屈,一个拥抱,会让别人感到心里暖暖的,一个不雅的动作,会让人感觉到讨厌。
3.从微动作看出对方在想什么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首都机场,当他沿舷梯下行至离地面还有三四梯时,就向站在舷梯旁等候的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伸出了右手。几秒钟后,尼克松和周恩来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于是,这短短的一瞬,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美国社会学专家约翰说:“握手是一门如此有趣的艺术,它让我们在瞬间产生种种推测和判断。握手是如此的感性,但它却在对方开口之前,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内心活动”。
通常情况下,性格热情的人会有力地握住你的手,上下摇动表示渴望与你相见。性格冷淡甚至内心冷酷的人伸出的则是冰冷、僵硬无力的手。
解读身体语言的原则


表情基线
要判断一个人的微表情反应,除了准备好刺激源之外,必须要进行的准备工作是,确定被试的表情基线。行为人的表情基线分为两类。

面无表情基线

第一类是面无表情基线,也就是一个人面无表情时平静而安详的样子,这组基线数据用于判断诸如眼睑的运动、眉毛的提升或脸颊、嘴角的微小变化,一旦与基线不符,则说明出现了表情运动。
观察一个人的面无表情基线特征,不需要将整张面孔的所有细节全都记录在案,只要特别关注三个指标就好——眉毛、眼睛、嘴。
眉毛的基线,主要观察眉毛的平静形态
 
时间:2022-12-05 作者:赵洋 张淇 来源:个人 关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