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明哲理,陶冶思想情操

       寒假居家,闲来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是熔铸了智慧与思想的哲学史专著。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各大流派、发展历程,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充满着睿智与哲人洞见,而其中彰显出来的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则体现了五四运动过后时代青年们所具有的“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爱国风范。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主要有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中国人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去探究,而这些,都被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中阐述的十分透彻。
       冯友兰先生对哲学“入世”与“出世”的刨析让人心境豁然开朗。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的精神之一,便是哲学背负着平衡入世与出世,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入世出世之对立,正如现实与理想主义的立,而哲学的使命正是要在这两极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综合。或许我们该在世俗中陶治我们的性情。中国的哲学,以其所称的“直觉的概念”出发,所以很多都是既入世又出世的道德。
       佛家说,生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柏拉图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归纳起来就是说,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落“生”。这种哲学,即所谓的“出世的哲学”。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事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即所谓的“入世的哲学”。
      《中国哲学史》使我对中国哲学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让我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以古至今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感也逐渐有了答案。
时间:2022-12-11 作者: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艺霖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艺霖 关注:
  • 读哲学明哲理,陶冶思想情操
  • 《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是熔铸了智慧与思想的哲学史专著。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各大流派、发展历程,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充满着
  • 12-11
  • 八月十五月儿圆
  • 圆圆的月亮挂在夜空,月光融入了满街的霓虹,我在静静地望着,静谧中打断了如时的睡梦。
  • 09-11
  • 名和利
  • 名利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可是人的一生总是在追逐名和利,为了名,为了利,一直在继续。名,可能是为了出人头地,利,可能也是一
  • 09-1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