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星铺路,向死而生
替星铺路,向死而生
——《人生大事》影评
《人生大事》是由韩延监制,刘江江编剧并执导,朱一龙、杨恩又、王戈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其6000万的低成本最终赢得了超过17亿的票房,可算是一部“票房黑马”。
该片讲述了刑满释放的殡葬师三哥在一次殡葬中出于善良和同情心意外抚养了小文,自此带来了一系列生活难题,在一番悲欢离合之后,三哥改变了以前对殡葬的冷漠态度转而体会到了温情,从而揭示了影片有关成长、爱和死亡主题。
该片视角独特,以殡葬师为主角,以一个小孩作为切入口,直言不讳地触碰”死”这一禁忌话题。其通过构建人物形象,从外在形象到内在转变,不断地挖掘人物核心,给观众呈现形象立体的人物。片中莫老爷子妻子早亡、大儿子因救人丧生江中、小儿子也不理解殡葬,外人都说做这一行风水差,而他坚持“做殡葬是为了圣人心”;主人公三哥从出狱接手父亲殡葬店万般不情愿甚至想把殡葬店卖掉到理解了父亲真心接受了殡葬店、从最开始抚养小文脾气暴躁到后来把小文真正看成了家人、从开始展现出的对前女友及他男友十分敌对的态度到后来答应了前女友帮她体面处理了其男友后事;小文性格执拗内心敏感又善良,最开始的“混世魔王”般的形象只是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外壳,她共情患病去世小女孩的爱美之心给其送上“最美”骨灰盒、她看重感情想始终留在三个身边......
这是国内第一部将视角投向入殓师这一职业的电影,用温情喜剧模式诉说人生悲欢离合,通过聚焦市井人物,启发观众从死亡的角度出发,再度思考生命的意义。制作团队将影片中5段故事都尽量笼罩在温情的暖色调下,致力于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告慰观众死亡并不可怕,彰显着向死而生主题——唯有直面死亡才能真正释怀死亡。导演秉怀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人文关怀思想,将中国社会的传统丧葬文化原汁原味呈现,使观众意识到这不过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仪式,还原殡葬者职业风采,给这类社会群体正名。
影片的英文名为《Lighting up the stars》,桑德堡曾说“有一种低声道别的夕阳,往往是短促的夕阳,替星星铺路”,片中三哥也曾这样宽慰小文:“天上的每一个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殡葬从事者就是那个种星星的人。”天上的星星事实上只不过是恒星或者其他发光天体,但是人们总是愿意找到一种可以永恒存在的并且可以经常见到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怅然和思念。在《入殓师》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有人接你来,也得有人送你离开”,正如莫老爷子说的“人生这本书,每个人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殡葬者作为人生路上最后一件大事的掌门人,给逝者以慰藉、给生者向死而生的勇气是其职业被赋予的天然使命。
我有意把《人生大事》与《入殓师》做一个对比向分析。《入殓师》在主题处理的手法上,切入点主要是生者面对亲人离别时的情绪反映,以它的中心来看,它强调的是一个对“死亡”的接受过程。 《人生大事》以白事红拍手法,在悲事中穿插了一些欢乐的情节点,它强调的多为一种珍惜日常平淡生活的释怀过程。
电影在描述对待生死和人生态度的同时,也折射了许多的现实问题,比如职业偏见、小孩教育、亲情冷漠等,最后都回归到了人性的善良与本真,但并不让人觉得圣母或牵强,笑点与泪点也都不踩雷。同时影片也折射了一种特别值得深入分析的生命伦理态度。一方面珍爱生命,酣畅淋漓地赞颂生命的美好;另一方面也不讳疾忌医,不惧怕不逃避。
作者:章佳璐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时间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学生视角,结合线上浏览的新生动态、学长职场分享,以及与学长学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结束、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的轮回场
- 07-22
- 金桂里的中国红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虽秋来无声,但秋韵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荫浓绿已染上的点点金黄,是温和而绵长的丝丝桂花香
- 07-18
- 褪色的坐标
- 这是一篇关于童年时家乡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