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雅俗共赏

发布时间:2022-08-3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不屑安逸的物质生活,选择奔赴未知的艺术道路。即便肉体遭遇贫苦、病痛的折磨,他依旧坚定不移地走向艺术的至境。在当时黑暗冰冷的社会中,他终于实现了灵魂的淬火。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于我而言,月亮是灵,六便士是肉。灵代表的是超然脱俗的本质和追求,肉则是物质文明的诱惑。然而灵与肉都处在社会的秩序条理下。
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怎么做呢?抛弃灵性和信仰,让自己每日算计世俗的物质,成为利欲熏心的人吗?这是不可取的。受如此现实生活的侵蚀,我们必将成为干瘪的物质,成为一堆泯然众人的行尸走肉。那我们要投入到物欲彻底地躲进世外桃源吗?这也是不能实现的。世外桃源是纯粹的空想,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让灵性与肉性在人体间维持一个大体平衡的状态,我们下发行动的意念指导应该在这两种理念间有节奏地振荡和摆动。
它们两者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虽然两者的实现时常有矛盾冲突,但两者也可以相互转化,成为对方的动力。灵魂始终以人的肉身为载具,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走向至境。肉体以灵魂为支撑,才不至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迷了眼,才能继续追求物质,满足肉欲。譬如包法利夫人,整日幻想传奇式的爱情,却忽略自身的实际条件。她由于物质和精神之间有了很大的脱离,才以至于在男人和商人的陷阱前接连失足,落得个自杀解脱的下场。然而,与之相对比,可以成为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典范人物—瓦夏,虽然一开始在精神追求和物质生活之间困惑迷茫,但是经历了两位女性的教育之后,他也认清了自我,思索生活的真谛,不让自己为之所羁绊。
我们当代青年在这一矛盾的课题上不必停留过长时间,为之所累。有时候,人们为了自己能在时代留下印迹而奋斗,那时他的灵魂追求是大于物质欲望的。然而考虑到现实生活的不稳定性和生存需要,首先满足物欲也是可能出现的。恰如斯特里克林德最后也明白,极致的理性与非理性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只要不走向极端,处理两者关系得当,雅俗共赏,怎不令人快哉。
作者:尤月 来源:扬州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时间的刻度
  • 本文以大三学生视角,结合线上浏览的新生动态、学长职场分享,以及与学长学姐打交道的日常,借高考结束、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的轮回场
  • 07-22
  • 金桂里的中国红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虽秋来无声,但秋韵有形。秋的身形是繁荫浓绿已染上的点点金黄,是温和而绵长的丝丝桂花香
  • 07-1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