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实践团队将目光聚焦传统机加工行业转型课题,专程前往西安市灞桥区,对西安秦冠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西安迈润科瑞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开展专业调研,深入探寻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破” 局之策与稳固市场地位的“立”身之道。
本次调研实践活动,以全面掌握机械加工企业的生产运营实际情况、技术应用深度及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为核心目标,同时重点围绕“如何依托技术创新驱动传统机械加工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展开探讨。从实践价值来看,此次活动不仅为实践队学生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平台,让大家获得了宝贵的行业实践经验;更通过专业视角为调研企业提供了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发展思路及建议,赢得了企业的认可与好评。
实践队深入两家企业生产一线,通过“车间参观+分层访谈+社区走访”的组合方式,全面掌握企业生产运营实际情况,梳理发展痛点与潜在机遇。在西安秦冠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实践队重点考察传统机械加工流程,观察原材料切割、零件加工、成品检测等环节的技术应用情况,发现企业存在自动化设备普及率较低、部分老旧设备精度不足导致生产效率受限、产品质量稳定性依赖人工经验等问题。在西安迈润科瑞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队员聚焦精密加工车间与智能化设备应用场景,了解数控加工中心、生产数据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注意到企业虽已引入部分智能化设备,但在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高端市场拓展方面仍存在短板,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领域,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待提升。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设备调试
通过与企业管理层访谈,实践队了解到两家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一是技术升级资金投入压力大,尤其是秦冠达公司,因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智能化设备引进后难以实现满负荷运转;二是市场竞争加剧,传统产品利润空间压缩,迈润科瑞公司虽尝试开发高端产品,但受限于研发能力,产品市场认可度不足。与技术骨干交流时,队员进一步掌握企业在工艺优化、设备维护、故障排查等方面的具体技术瓶颈;与一线工人沟通则发现,部分员工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能力不足,企业内部技能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为全面评估企业社会价值,实践队走访两家企业周边社区,与居民开展访谈。调研发现,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个,有效提升周边居民收入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环境影响问题,部分居民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干扰,希望企业加强环保设施投入与运行管理。实践队将社区反馈纳入调研数据体系,为后续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议提供依据。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通过专题研讨会梳理调研成果,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实际需求,形成三方面核心认知,为机械加工企业“破瓶颈、立新机”提供思路。从调研情况来看,两家企业的发展痛点具有行业共性:秦冠达的技术滞后源于对传统生产模式的路径依赖,迈润科瑞的市场困境则因高端创新能力不足。这提示机械加工企业需打破“重生产、轻研发”、“重经验、轻技术”的传统思维,一方面加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引进与应用力度,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精度;另一方面需建立长效研发机制,结合市场需求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摆脱中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
图为工厂现场参观的设备图
调研中发现,两家企业均有技术升级意愿,但受限于人才、科研资源,难以独立突破技术瓶颈。这印证了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高校可依托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支持,同时通过定向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具备新技术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企业则可提供实践场景与资金支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形成“高校研发-企业应用-市场反馈-技术迭代”的良性循环。
本次调研让队员深刻认识到,传统课堂学习与产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书本中的技术原理需结合企业设备工况、生产流程才能真正落地,政策理论需对接企业实际需求才能发挥指导价值。这要求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需主动走出实验室,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与企业实际痛点,将专业知识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未来参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本次调研不仅为两家企业提供了涵盖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社区协同的针对性建议,也为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研究生实践教育提供了实践样本。后续,学院将持续组织类似实践活动,引导研究生以专业能力服务产业发展,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