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电(通讯员:李萌 罗智微 摄:向蕊 刘婧仪)7月12日,湖南工商大学暑期“三下乡”清流筑梦实践团走进郴州市良田镇高雅岭村,围绕井冲庙背水电站展开实地调研。此次调研旨在从多维度剖析郴州市“取水贷”政策的落地成效,探寻绿色发展路径,为基层实践与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首先,实践团来到井冲庙背水电站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们先对水电站设备进行了细致观察,记录下机组型号、运行年限等信息,同时关注生态流量设施如泄放口的建设情况,并拍摄了相关设备照片。
图一为实践团成员记录机组信息
随后,实践团与水电站负责人展开深入访谈,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交流。一是了解其装机容量、年发电量、收入构成及维护成本等;二是针对“取水贷”,重点询问了资金用于设备更新、渠道修缮等具体改造项目的情况,以及与金融机构、水利局沟通中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等问题和改进需求;三是探讨该政策对解决资金短缺、发展瓶颈的实际作用以及优化建议。
图二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水电站负责人的情景
同时,实践团走访高雅岭当地村民,开展多维度调研:先聚焦村民对“取水贷”政策及对“井冲庙背水电站”的熟悉程度,了解政策传播路径与水电站基础认知。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可以了解政策推广成效与水电站在滴认同根基;接着着眼水电站对周边生态、村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实际影响,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村民关于水电站的态度及改进建议;最后探究村民对“小水电绿色改造”的认知,涵盖对改造的态度、期待的改造变化、希望解决的问题和其他建议,这为改造方向锚定基层需求,助力小水电绿色转型契合民生与发展双层逻辑。
图三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当地村民
清流筑梦实践团开展系统性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井冲庙背水电站、与负责人深度访谈及走访高雅岭村民,分层次推进调研工作:先聚焦水电站基础运营数据、“取水贷”应用及政策优化需求;再转向村民群体,细致收集其对水电站运行在生态、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反馈;最后深入探究村民对小水电绿色改造的态度、期待及具体建议。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梳理得到的多维度信息:既掌握水电站运营情况,摸清其对生态环境与民生生活的实际影响,更收集到村民对绿色改造的具体期待。这些信息,为分析“取水贷”效能、水电站运营现状及绿色发展路径提供了扎实依据,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注入基层视角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