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大学生带安徽福建民歌进课堂 孩子乐享音乐文化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12日,暑期社会实践音乐课堂进入第二天,“皖闽童声 山海共鸣”实践团成员带着精心设计的课程稳步推进,在歌声、琴声与欢笑中,让安徽、福建两地的特色音乐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上午第一节课,A班的课堂飘起了悠扬的安徽民歌旋律。实践团成员以《凤阳花鼓》为教材,从基础旋律教起,指尖打着节拍、口中哼着调子,耐心引导孩子们感受民歌的韵味。“之前从来没听过安徽民歌,现在跟着唱的时候,感觉像看到了歌里的花鼓敲起来的样子,特别有意思!”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小朋友晃着脑袋说道。短短一节课,不少孩子已能完整哼唱这首耳熟能详的民歌,实践团成员用生动的教学,让孩子们在旋律中触摸到安徽地域文化的温度。

(图为小朋友学习《凤阳花鼓》 安徽师范大学 刘柠提供)

隔壁B班则沉浸在温柔的合唱氛围中。实践团成员端坐钢琴前,指尖流淌出《萱草花》的旋律,孩子们跟着逐句学唱。“‘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唱的时候好像能想到妈妈笑着看我的样子。”一个小男孩轻声分享。实践团不仅教授演唱技巧,更引导孩子们感受歌曲中藏着的亲情与温暖,让音乐成为传递情感的纽带,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合唱已初具雏形,歌声里满是纯真的情感。

(图为小朋友学唱《萱草花》 安徽师范大学 乐意涵提供)

紧接着,第二节课的音乐游戏则让两个班的孩子们瞬间活跃起来。实践团成员将经典游戏“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与音乐巧妙结合,把“口头喊停”换成钢琴声的起止——琴声响起时孩子们自由跳动,琴声骤停则定格成“木头人”。“原来钢琴声还能当‘指挥’!”孩子们在欢笑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在熟悉的游戏里拉近了与音乐的距离,对音乐的热爱在互动中悄然升温。

(图为小朋友参与音乐游戏 安徽师范大学 乐意涵提供)

下午的课程中,AB班分头进阶。A班学唱福建民歌《天黑黑》,方言与旋律的碰撞让孩子们充满好奇;B班的竖笛课上,孩子们对着乐谱认真练习指法。经过耐心指导,已有孩子能完整清唱《天黑黑》,B班更有小朋友用竖笛吹出了流畅的《小星星》,稚嫩的笛声里满是成就感。

image.png

随后,AB班共同走进音乐鉴赏课《采茶扑蝶》的世界。作为福建民歌的经典之作,这首曲子对不少孩子来说却十分陌生。实践团成员结合采茶场景的故事讲解旋律,让孩子们在音乐中“看见”茶山上的忙碌与欢笑。“我钢琴考级的时候弹过这个曲子,但是当时并没有很了解这首歌。”一位有钢琴基础的小朋友笑着说,“今天听老师讲歌里采茶姑娘扑蝶的故事,才发现旋律里藏着这么多家乡的风景,现在弹起来感觉更有味道了!”这堂课程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家乡的经典民歌,更在心中种下了“家乡文化小使者”的种子——未来走出福建,他们或许会带着这首《采茶扑蝶》,让更多人听见福建的声音。

(图为小朋友学习《采茶扑蝶》 安徽师范大学 乐意涵提供)

一天的教学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的课堂掌控力明显提升。面对孩子们的突发提问、节奏跟不上等情况,他们已能从容应对;针对性格活泼与内向的孩子,成员们分别采用互动引导、单独示范等方式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感受音乐。

展望后续课程,实践团成员表示,不仅会针对课堂薄弱环节查缺补漏,更会持续搭建皖闽音乐文化的交流桥梁。让安徽的花鼓声带着淮河的质朴,让福建的采茶调裹着茶山的清香,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这些在课堂上种下的音乐种子,或许会在他们手中长成翅膀,让地域音乐的魅力跨越山海,在更多人心中传递。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