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以工匠精神育人

陈勇教授从教30年,自走上三尺讲台,他就把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放在心上,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事业来干。他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以“工匠精神”育人。执教30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主讲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测试技术》等10余门课程,坚持指导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为研究生讲授了《汽车性能试验分析》《电动汽车学》等4门课程,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指导学生获得校优秀硕士论文10篇。2016年5月1日《北京晚报》推出的“北京工匠”系列报道中,专版报道了陈勇教授的事迹。2015年9月出版的事迹报告文学集——《旗舞》,以“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为题报道了陈勇的事迹。
“学高为师”是陈勇教授从事教育事业的追求。他深信关于育人的那句俗语: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因此,他执着地坚持学习、积累,不断提高自己学术水平。他现为本校硕士生导师、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学术带头人、兼职博士生导师,发表了百余篇论文,主编教材及著作9本,丰富的学术成果是他为师的坚实基础。但是他并不满足,他认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他坚持学习新知识,关注教育行业内、专业内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动向。但凡汽车方面的新技术、新动态,或是高等教育方面的信息,他都如数家珍。在别人看来枯燥的科技研究报道,他经常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就像有特殊技艺的工匠所特有的对自己专业专注执着的素养,不觉得辛苦,只感觉到其中的乐趣。也因此,中国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刚刚提出,“双碳”目标就进入到了他的课堂,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中加以分析对比。

“身正为范”是陈勇教授的为师准则也是他做人的原则。他深知身教的重要,认为教育工作是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他秉承“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信念,在平时的工作、生活的细节中也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并以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端正的教师行为,为学生做出了榜样。2013年,他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是我校第一位“长城学者”。2014年获评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获评北京市师德榜样,他是迄今为止我校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2017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2021年,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个人简介:

陈勇自1991年任教至今已有30年的教龄,主讲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课程。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榜样、北京市优秀教师、长城学者等称号,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图书出版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系统仿真学报》编委。

他是我校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和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的创建者和负责人、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任车辆工程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组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团队,为车辆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提供支撑。

其主编的《汽车测试技术》入选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他作为参与者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是我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
时间:2023-02-08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陈勇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以工匠精神育人
  • 李学华身体力行 育人为本 与时俱进
  • 周锡令一生勤勉 为信息产业全力以赴
  • 杨天行中国信息化的先驱
  • 回顾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设立的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和1946年设立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 02-08
  • 何颖利用双脚丈量热土 拿真心帮扶群众
  • 张银增为革命的无线电技术工作服务至终
  • 人生在奉献中闪光
  • 人生在奉献中闪光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 02-08
  • 心底无私天地宽 实业救国育人才
  • 回顾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设立的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和1946年设立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 02-0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