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荣宽身上的标签有很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无人机协会创始人、大学生创新创业代表人物、创翼睿翔天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大二时,他就组建了我校的无人机协会,毕业后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潮的引领,更离不开他当初创业的梦想和为之付出的努力。从初探课题认准了无人机,到组建团队深入研究,在探索中砥砺前行,也在成长中日趋成熟。2016年年底,他带领他的团队将自主研发的航拍器产品正式推向市场。
从无人机协会出发的CEO
从信息科大无人机协会创始人到创翼睿翔天空科技有限公司CEO,唐荣宽从事无人机研究工作已有七年了。他在大一时便参加了一个和航空有关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的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大二时他觉得换个行业有点可惜,就想基于手里已有的飞机发动机成果做一个整机。从长远目标出发,他希望能成立一个组织来长久地保存这些资料和成果,于是在机电学院张志强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唐荣宽在大二的下学期组织成立了“无人机社团”。之后,社团成员走访了不少知名企业,深感无人机是一个朝阳产业。有前景就有动力,于是一伙热情的学生毅然投身进了这个行业。如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无人机协会有着众多的成员,大家都热爱着无人机,甚至还有许多校外的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慕名而来。
在无人机协会,同学们不仅仅要一起研发、一起试飞、一起将成果转化为产品,还要筹备各种各样的外联事宜。社团与学业时间冲突、时间不够的问题是每个从事创新创业的同学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为此,唐荣宽给出了理性的建议:“其实,时间总是有的。有的情形下需要做好取舍,要视情况做具体评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早在无人机协会成立初期,唐荣宽就想过把无人机作为他的创业项目。正如众多创业者们要经历的那样,创业初期的艰难是方方面面的,他首先面临着资金不足、经验缺乏的难题,其次未来的创业路应该怎么走?方向的定位是又一大难题。“苦心人,天不负”,随着后来的不断实践和努力,团队的工作又回到了正轨。他们出色的研究结果还获得了媒体的特别关注,紧接着又获得了天使融资。经过潜心钻研和不懈努力,“创翼睿翔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团队的努力和学校的支持下转成了“创翼睿翔天空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成功实现了向实用与时尚相结合的技术实验室的转型。
自“泰一”科技投资以来,公司一直注重开发无人机的飞机部分,先后设计开发了“先知”无人机系统和“开拓者”无人机系统。分别在北京、上海举行了发布会。唐荣宽说:“众筹领域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模式,而以后的公司也会通过这个领域进行推广和宣传。并且希望通过不断的完善和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一个上市公司。”
“无人机+”的探索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唐荣宽的团队在开发无人机以外,正在将无人机与各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结合,开启“无人机+”的运营路线。例如为了将无人机遥感技术与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唐荣宽正在联系中交建,并在未来可能会其成立合资公司。此外,“无人机+农业”、“无人机+城市规划与管理”等等,都在他们的发展蓝图之中。比如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农业,可以利用无人机搭载专业仪器,快速探测面积很大的农田的植被活性,甚至分析病虫害,进行精准的喷洒农药和施肥等;在矿业方面,可以用无人机搭载专用仪器,快速探索一个地区的矿脉走向和储量。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或者说其实每个领域都可以用到无人机技术。
时至今日,针对这条“无人机+”的发展道路,唐荣宽运用学校协会的人才和资源平台,拟定了进一步的规划。他告诉记者,一方面,在找到了新的合伙人之后,他打算新开一个板块即“无人机+教育”。并打算利用已经积累了六年的技术和在学校的团队,深耕“无人机+”教育这个板块。全面地面向高职和中小学,建立不同档次的无人机实训室,并配套教具与课程。同时,他希望未来能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基地,建立校友资源库和科研资源库,围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企业孵化平台。他的这一规划思路已经得到了信息科大创新创业基地的老师和他的团队指导老师的认可。目前唐荣宽的团队正在制作方案,完成后会向信息科大校领导专门汇报。他们将“无人机+教育”申报成为创新创业基地的第四批入驻项目,同时也在为这个项目注册公司,目前已经有了明确的方案与市场方向。
唐荣宽之所以想大力发展无人机教育事业,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无人机行业发展的瓶颈在于教育。很多人不了解无人机,很多人不知道无人机能做什么。大家都对无人机停留在一个很浅显的认识层面上,认为“大疆无人机”就叫无人机,航拍照片和视频就是无人机的应用。但其实无人机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无人机未来会形成传感网络,带来新的信息革命,他相信教育是达成这个理想的基石。同时,也由于唐荣宽曾经或直接、或间接的领导过六届学生团队,对教育和人才培养充满情怀,他希望将教育事业坚持到底,也很看好无人机教育这块市场的市场潜力。
并肩作战的团队
七年的拼搏离不开团队内部的默契协作,回忆起这段并肩作战、一起打拼的岁月,喜怒哀乐都有,唐荣宽觉得有说不完的故事,一起加班吃外卖,一起为某个突发状况出谋划策,一起庆祝苦心研制取得的成果。或暖心,或难忘,或意义非凡。他说:“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分工,各自完成各自负责的一块。有情况再一起商量解决。权责、分工明确,这就是工作。”“人心齐,泰山移”,团队凝聚力不仅仅体现在工作的态度和效率上,更体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难得的是在公司某项活动的紧急突发状况里,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意识努力去解决问题。
2016年6月,唐荣宽花了2年时间研制出来的产品——“开拓者”在上海举行发布会。当天公司要送给来宾70多个礼盒,每个礼盒里面要装一个小飞机和两只用缎带绑起来的彩色铅笔。当时所有人各司其职都很忙,一个从学校无人机协会到毕业后的创业一直陪伴他的小伙伴就负责装礼盒的工作。接到这个任务的第二天就是发布会了,临危受命而且工作过程很不顺利,他花费了很长时间只做好了10个礼盒,时间眼看来不及。唐荣宽和另一个公司创始人立刻加入队伍,他们即刻组成了一个小组,分好工,谁负责别曲别针、谁负责穿孔、谁负责绑彩色铅笔,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三人流水线。2个小时的奋战,所有的礼盒都完成了。唐荣宽感慨的说:“面对过千奇百怪的困难,都是用这种团队协作的方式渡过去的。”这个故事里的三个主人公当时都已经是公司的高管了,都是从无人机协会出来的公司创始人:一个执行总裁,一个运维副总,还有一个“开拓者”的产品经理。从创业至今,遇事沉着应对的智慧,说干就干的实干精神一直融汇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
唐荣宽认为:“学生创业最重要的是搭建一个能力互补,积极向上的团队,责权划清,各司其职;其次是把握住市场机遇和市场方向;最后一点就是要有耐心。”他分享了他本人很喜欢的著名企业家任正非的一句话给大家:“板凳要坐十年冷,创业是一生的理想,不要想着能让你一夜暴富。”创业的确是一场持久战。
经唐荣宽创立的信息科大无人机协会现在仍在蓬勃发展。正如唐荣宽的故事中所体现的那样,无人机协会是一个高效、高质量、团结协作、具有实干精神的集体。相信这个集体中的真正渴求进步的成员们,他们的故事也将同样精彩!你是否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