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的理解是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这个在讲堂上面对大一新生侃侃而谈学业规划的姑娘叫于静茹,是我校第二届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之一——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的于静茹同学。
于静茹来自辽宁大连,黝黑的皮肤和爽朗的笑声彰显出东北妹子与生俱来的幽默豪爽,长长的睫毛跃动着青春的风采与活力。
爱画画的姑娘
也许是她天生爽朗、乐于交朋友的个性使然,于静茹高考报志愿时选择了当今信息化时代炙手可热的专业——传播学。该专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但对于静茹而言,却是游刃有余。求职简历上写满了大学四年的辉煌——学校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首都大学生女子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乙组第二名,以及其他多项设计类奖,等等,这些都显示出她是个文武双全的多面小能手。
(于静茹手绘画)
虽然于静茹自认天赋都给了运动,画艺并不精。但我还是被她的一幅手绘作品——“海边的女孩”所感动。画面上,海水温柔地荡漾,海鸥围绕着一个奔跑的小女孩。一切显得那么静谧而又充满诗意。于静茹从小学画,喜欢去公园画树和建筑。她说同样的事物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呈现,甚至带着不同的情感。画树和建筑锻炼了她坚实的手绘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她的观察能力,丰富了想象力,为她在设计上提供灵感,使她在传播的平面设计,音、视频制作,摄像摄影等课程上得心应手。2015年6月,在公共机构节能宣传作品征集活动的平面设计类高校业余组比赛中,于静茹的设计作品《公元2050》表达了对节能未来的畅想,用点燃的蜡烛、飞翔的鸽子、张开的扇面分别代表2050年的电灯、电话、电扇,这生动形象的构想使她获得了三等奖,并获得了2000元的奖金。
捐“步”做公益点滴也是爱
2000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不是小数目。而于静茹却想也没想就捐给了病魔中挣扎的人们。不是她富有,而是她一贯的慷慨善良,热心于公益。
于静茹常常自豪于自己的运动天赋,她说,中学起自己就加入到学校的女子足球队,大学也在学校女子足球队踢后卫。她还利用自己的这项特长为公益捐“步”。怎么个捐法?原来热爱运动的她得知,通过走路、跑步等日常运动方式可以为公益项目捐款后,便开始了每天捐“步”。“今天的步数够了。”她打开手机,屏幕上的红色数字记录了她两个月以来的捐步成果——50多元。每1万步捐2元,50多元也有25万步,虽然不是很多,但点滴也是爱,人人都参与其中,也会积少成多,积水成渊,不是吗?
她还曾在大二暑假时去打工子弟小学支教,教30个孩子的五年级数学,狭小的教室、炎热的天气并没有使她退缩,当孩子们有疑问时她就一遍遍地讲、一次次地来满足一双双闪亮、困惑的大眼睛。晚上,结束了一天讲课任务的她还要在灯下批改作业、出考题。回想起一天的努力,她曾发信息于QQ“说说”:“教育是门极深的学问,对人的素养要求极高,鄙人自认为不堪此重任,但定会全力以赴,不至于误人子弟。”
“以后的职业一定会选择和传播相关的方向”
每年的研究生“推免”竞争都是如火如荼、激烈非凡。于静茹所在的公管传媒学院共有150多学生,但只有1个名额。她门门课程稳居专业前列,无疑极具竞争力。这个名额尽管唾手可得,但她却意外地放弃了。她说,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想出去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如今,她已被英国拉夫堡大学全球媒体与文化产业专业录取。她认为传播专业发展前景好,门槛较低,但学得越深,做得越专,对人的要求越高,需要人的素质和能力越综合,见识越广。所以她选择了远赴传播学研究历史相对较早的英国学习。提及未来的规划她说:“暂时还没有特明确的规划,但以后的职业一定会选择和传播相关的方向。”
于静茹的古文功底很深,儒家、道家的经典语句,很多她都信手拈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是《老子》里的一句话,她将此作为自己的格言,大学四年的她也一直如这句话警示的那样,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踏踏实实地为将来做准备。她坚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