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面前的这个男生举手投足间尽显风趣,一件黑白相间的运动上衣,一双灵动的双眸,一副黑框眼镜,微扬的嘴角透露着青春和阳光的气息。在接受采访时,说话有条不紊,爱笑的他给人的感觉幽默而自信。他就是第二届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之一——商务英语专业1301班的永权。
从大一的青涩懵懂到今日的成熟蜕变,从校英语竞赛冠军、外研社杯英语写作比赛冠军到学校C语言基本技能比赛特等奖,永权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完善自己。在班里,身为学习委员的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同学们,大家也逐渐对他产生一种依赖感,加上他的年龄比身边的同学都大,所以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权哥”。
权哥在英语学习方面是个牛人。据我们了解,他在校期间参加过大大小小近20项与英语相关的竞赛,几乎每次比赛都能获得令人艳羡的好成绩。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参加外国语学院首届英文杂志设计制作大赛,在比赛中,他们组获得多个奖项。参加比赛时他大三,那时课业很重,同时他还要完成学院和班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在学习和事务繁重的情况下,权哥仍然力求将参赛的英文杂志做到极致,力求完美。“既然参加了,就要把它做好。”他认真地说。
参赛杂志的灵感来自于TheNewYorker(《纽约人》)。当时,权哥觉得校园里也应该有一个属于信息科大人的英语杂志,于是他决定设计制作纸质版杂志TheBISTUer。权哥说,他自己是一个有点小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为了让杂志更完美地展现出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权哥特意去采访各社团组织,并进行实地调查。其中有一篇关于“行健武术协会”的文章,在撰写的过程中,权哥特别联系到该协会的胡炬老师,与胡老师深入交流太极拳的精髓,并梳理整篇文章构架,一同推敲太极拳和八卦掌的各项英文用词等。期间往来邮件十多封,这篇文章也日臻完善。
设计制作和写文章都是精益求精的活。为了保证稿件的严谨性,每篇稿件他少则审读近10遍,多的要看几十遍才能定下来。不少已经写得很好的文章,权哥也都会反复修改,斟酌冠词、大小写等细节,力求做得更好。追求完美的权哥有时仅仅为了加一个字母“s”就将原图推倒重来。和权哥一同设计杂志的还有英语翻译1303班的曹梦媛和刘琳,她们说:“他呀,过于追求完美了!有时候吧,感觉一个很小的问题,大家做得都挺晚了就通过呗!可他不行,非要较真。和他一起干活会辛苦一些,但是做出来的东西的确很好!”权哥略带调侃地说:“我爱抠细节,是个标准的处女座,有时候看到一点小问题就会浑身不自在!”
一共32页的英文杂志,从文字、图片到封面和封底的整体设计全部都是原创。辛勤的付出最终获得了回报,这本英文杂志获得了设计大赛一等奖,同时也获得了最佳美术奖和最佳原创奖。权哥自豪地说:“这是第一本以信息科大人为主题的英文杂志。”
追求完美和做事精益求精的习惯也影响到他的学习。大一时候,英语发音对权哥而言是件很头疼的事儿,他笑着回忆道:“大一语音课的时候我有很多重要的音素都发不对,为此我经常去找教语音课的王朝晖老师请教。”为了练好口型和舌位,让自己的发音标准,权哥翻看了十多本不同类型的口语书,有时候就连走路也不忘练着发音。正是凭借这股精益求精的劲儿,权哥的发音越来越好。在他大三教学实习的时候,系主任方元老师听了永权的口语,惊讶之余夸赞道:“你英语的每个音都发的非常标准,简直可以和电子词典里的示范发音相媲美了。”
权哥的综合成绩在学院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大二整年必修课绩点达到4.07,这个成绩让大多数人都心生向往,权哥慷慨大方地将自己的锦囊相送。他说,之所以能在忙碌于各项活动中还保持着不错的学习成绩,重要的就是制定以及时间管理。权哥将学习比作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在学习每门课程之初就根据自身能力和繁忙程度预估了学习难度、学习时间,并且以此而制定了学习策略。在他看来有针对性高效率地学习尤为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再有一定的时间投入,便能事半功倍。永权的一位亲密朋友说:“他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也有很清晰的目标,但有时也有点儿自恋和小傲娇。”
生活中的权哥也是一个十足“完美”癖。对于看过的每一本书,他都尽量保持其整洁如新。翻书的时候很是注意,动作尽量轻柔,生怕弄坏了它,他说:“我挺受不了有些人翻书特狠,我的书几乎都没有折页,除非是二手的书。”在书上作笔记,权哥都是用铅笔写的,哪怕有些内容他永远都不会擦掉。以前权哥用Win8操作系统时,从不改变电脑开始菜单中图标的默认位置,他觉得位置变了就不完美了。有一次,他不小心移动了一个图标,受到“强迫症”驱使的他就参考网上图片,还原了默认图标的位置。有时候就连他身边朋友也难以理解他的种种小“怪癖”。或许正是权哥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才让他在今日看来如此优秀。
尽管权哥已经如此出色,但他认为自己在很多事情上还能做得更好。他目前正在做与二语习得相关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保研。我们相信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追寻到自己更高更远的梦想,遇到更加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