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解码航天精神密码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探月,航天精神照亮逐梦征程。当代大学生当以青春之智、青春之力,解码并传承这份宝贵精神财富。
一、理解航天精神内涵
1. 理论溯源学习:通过《中国航天史》课程、航天主题讲座,梳理从“两弹一星”到空间站建设的历程,把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
2. 案例剖析感悟:研究“嫦娥团队”攻克探月难题、“神舟班组”保障发射安全的故事,理解“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的实践要求,体会航天人对使命的坚守。
二、校园实践践行
1. 科创项目攻坚:加入航天科创社团,参与火箭模型制作、卫星数据处理等项目,在反复调试、优化算法中,践行“精益求精、永不放弃”的精神,模拟航天人科研状态。
2. 科普志愿行动:走进中小学、社区开展航天科普,用展板、实验讲解航天知识,传递探索宇宙的热情,同时在科普中深化自身对航天精神的理解与传播。
三、创新融合发展
1. 学科交叉应用:将航天技术与本专业结合,如用航天材料思路优化环境工程材料、借航天数据处理方法赋能大数据分析,让航天精神助力跨学科创新。
2. 文化创意转化:设计航天主题文创,把火箭、卫星等元素融入书签、手办;创作科普短视频、校园戏剧,以年轻化形式讲述航天故事,活化精神传承。
四、筑牢信念之基
1. 榜样精神引领:与航天院所交流,采访一线科研人员,听他们讲述攻关时的压力与坚持,以“把论文写在太空”的榜样力量,坚定科研报国的理想。
2. 使命担当培育:以航天精神为指引,在专业学习中锚定“解决卡脖子问题”“服务国家需求”方向,将个人成长与航天事业、国家发展深度绑定,让青春在逐梦星空中闪光。
解码航天精神,大学生要做传承的火种、创新的先锋。以知识为翼,以精神为锚,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接续奋斗,让航天精神在青春岁月里绽放更亮光芒,助力中国航天迈向更高远的星辰大海。
作者:李灿,周吴玥,杨梦姿,周琬嫣,陈星雨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