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兰州理工大学:师生同心,携手传播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4-09-0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兰州理工大学:师生同心,携手传播非遗文化

  2024年7月-8月,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学生前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理工大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此次实践以“童心筑梦 非遗传承”为主题,旨在通过亲身实践,让社区儿童们感受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实践活动通过PPT讲解分析和实践体验来进行,展现了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推广。本次实践活动分为四个主题:扎染、漆扇、剪纸、拓印。


图1:实践队员们出发前合影

  活动中,实践队员为儿童们详细介绍了扎染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在了解扎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后,实践队员带领儿童们迫不及待开始实践环节。他们纷纷拿起布料、绳子和染料,小朋友们在实践队员们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扎染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探索扎染的奥秘。活动最后现场举行了扎染作品展示和交流环节,儿童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有的作品图案丰富,有的则别具一格,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青少年们的智慧和汗水,也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图2:实践队员讲解扎染的起源于意义

  “以剪代笔,纸上生花”剪纸是一种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其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距今至少已有1500年,其传承延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实践队员们现场为小朋友们讲解剪纸的相关知识,向其传授剪纸技艺,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他们纷纷拿起剪刀和纸,亲手体验剪纸的乐趣。不仅如此,大部分的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创意和努力,创作出了一幅幅精美新颖的剪纸作品。通过实践操作,小朋友们对剪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近距离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使其更加珍视和热爱传统文化,更唤起了对非遗的关注与保护。


图3:小朋友们制作的剪纸作品和扎染作品

  轻摇漆扇,风雅自来。非遗漆扇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详细地对漆扇进行了介绍,讲述了漆扇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漆扇这一技艺成功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投来了好奇和迫不及待的目光。队员讲解和指导后,小朋友们便积极踊跃的排好队,跃跃欲试,想着一展身手。他们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漆扇,亲身感受非遗漆扇的制作过程,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漆扇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激发了大家对于非遗文化的兴趣。完成制作后,同学们纷纷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展示,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每一把漆扇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互相交流,独立思考,用着不同的颜色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图案,每一个图案的背后都有着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都是他们最美好的作品。


图4:小朋友们制作的漆扇作品

  活动第四天,实践队员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拓印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小朋友们被这一神秘而有趣的技艺深深吸引,个个聚精会神,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在实际操作环节,队员们耐心地指导小朋友们选择合适的拓印工具和材料,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放置材料、如何精准按压以获得清晰完美的图案。小朋友们兴致勃勃,纷纷动手尝试,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他们的认真和专注让人感动。在实践队员们的悉心帮助下,小朋友们逐渐掌握了拓印的技巧,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拓印作品。有各式各样的树叶造型,也有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童真和创意。


图5:实践队员引导小朋友体验拓印

  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了非遗文化,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与担当,在社区中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图6:实践队员和社区小朋友们合影

 

作者:宋美瑾 来源:设计艺术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兰州理工大学:师生同心,携手传播非遗文化
  •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学思践悟,深耕城市更新
  • 浙江海洋大学“浙里风华·沿海非遗守护者”实践团舟山之行纪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