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延”史迹寻红因实践团实践总结

发布时间:2024-09-0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迎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的到来,近日,来自北方工业大学的“‘延’史迹寻红因”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王水涣的带领下,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学红色历史、听红色故事、看红色旧址。在来延安的途中,实践团成员们选择乘坐白天的硬座火车,这样不仅能够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而且可以学习铁路沿线重要关隘古迹、红色名城的历史地理。在途中火车每经过一处有历史故事的地方,历史专业出身的王老师都会给成员们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文掌故,比如百团大战时期曾发生激烈战斗的井陉煤矿、感人至深的少女烈士刘胡兰的文水家乡等。列车从北京开到延安,故事也从春秋战国讲到抗日战争,使同学们在路上也能收获满满。
 
第一站:重温革命历程-延安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馆藏文物近3.6万件,展厅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间顺序,通过实物陈列、故事油画、主题雕塑、场景再现、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讲述了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约十三年间,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机关立足延安革命沃土,率领人民军队站稳脚跟由弱到强、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引领民族解放、化敌为友合作统战、得道多助八方支援,直至党中央转战陕北、指挥战略反攻奠定全国革命胜利基础的光辉发展历程。
进入纪念馆大厅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组青铜人物群雕,风格宏伟壮阔,大气磅礴。战士们在革命斗争中勇往直前的样子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让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实践团成员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对展厅依次进行参观学习,一边讲解一边进行讨论。既有让人肃然起敬的先烈牺牲事迹,也有不少生动有趣的人物史事细节:比如陕甘游击队布告中,总指挥刘志丹的名字为何写成了“刘子丹”?“西安事变”发生前把张学良下决心兵谏捉蒋的情报传递给红军的,是哪位神秘地下党员?延安时期著名的女英雄有哪几位?蒋介石到过延安吗?纪念馆中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师生全身心沉浸参与之下,变成一部部生动立体的教科书。一件件历史文物和一张张历史照片,向师生讲述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参观结束后,纪念馆外乌云浮动山雨欲来,王老师带领党员同学们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
 
第二站:踏寻红色足迹-延安革命纪念地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插队时每次路过延安,都要来到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凤凰山等革命旧址看一看,这里记载着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的13年革命生涯。在这里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每一景都诉说着先烈的英勇。
实践团成员跟随总书记的足迹,先后来到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凤凰山革命旧址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的过程中队员们通过王老师对展板、图片、文献资料的讲解,深入了解红军艰苦奋斗的历程,带我们走进了一代伟人艰苦奋斗的岁月。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并强调共产党是完全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了解到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后,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并在体验窑洞的简朴生活环境以及观察旧址的建筑布局后,更是被革命先辈们的过人智慧和顽强意志所打动。
参观学习结束后,队员们纷纷感慨道,本次红色之旅让我们深受触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奋斗精神的领悟。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信念,都将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要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第三站:感悟文艺力量-鲁迅艺术文学院和延安文艺纪念馆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课本上学到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容时,大家不禁会思考当时的革命文化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具体的文化形式?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只有一次集中会议,还是由一系列会议和谈话组成?除了《黄河大合唱》,延安时期还有哪些经典的艺术创作?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实践团成员们前往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和延安文艺纪念馆,感受革命时期的文化艺术的魅力。
上午实践团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参访了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同志旧居,鲁艺音乐戏、美术系、戏剧系旧址等展览,感受到了延安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艺事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下午实践团来到延安文艺纪念馆,听到了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和《东方红》等延安文艺的代表作品,充分感受到边区抗日军民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激情。此外鲁艺教师与学员中的诗人艾青、何其芳,作家萧三、赵树理等,这些作为曾经的“语文课本中的名家”,也都引起了团队师生的关注与讨论,曾经的艺术名家和经典作品至今仍散发出恒久的艺术魅力。
此次围绕延安“鲁艺”文化的参观实践,为大家带来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艺术上的启迪,也激发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年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这不仅是一份珍贵的革命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面对逆境时的不屈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活力的生动象征。
 
第四站:传承非遗文化-富县和鄜州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人民对非遗文化的喜爱程度也越来越高,以富县熏画、剪纸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传承引起了国内一些高校和文化研究机构的关注。
实践团首先来到富县文化馆,在馆长的带领下参观馆内的剪纸薰画、鄜州飞锣、陶艺、砖雕石雕、刺绣布艺等大量展品。然后来到鲁跃芳熏画传习所,在传承人鲁跃芳的带领下详细了解了富县熏画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技艺等,作品兼具剪纸和版画的艺术效果,古朴浑厚,结构严谨,手法简炼,主次分明,虚实相映,形象夸张,主题鲜明,是中国民间艺苑的一株奇葩。它与富县剪纸珠联璧合,为富县赢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名。实践团一边看、一边听,并现场参与制作熏画,从中体会剪纸熏画艺术的精妙,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神秘魅力。随后,实践团来到鄜州博物馆,馆内陈列藏品涵盖“古代、近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富县”四个部分。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对富县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富县的经济产业发展、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的诸多新成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实践团通过在富县的参观学习,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理想信念,领略了富县人民在创新发展模式中的新尝试和新突破。回去后希望在这方面做一个推广和宣传工作,让其他地方包括高校师生更多的知道富县,宣传推广富县。
 
第五站:开展多元学习-文化交流中心和红秀《延安延安》剧院
为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延安精神和革命文化,实践团来到延安新区文化交流中心,聆听了高尚斌教授讲授的《延安整风与党的作风建设》课程,并在红秀《延安延安》剧院观看了大型红色舞台剧,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更好地了解延安精神和延安的革命文化。
实践团师生在文化交流中心学习了《延安整风与党的作风建设》课程,通过我们党在延安时期进行的整风运动回顾了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对共产党长期执政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也对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要经常自我批评,提升自身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随后实践团来到剧院观看红色舞台剧,演员们将静态的平面展览变成真实的历史画卷,以史诗般恢弘的场景和突破性的剧场格局,展现了为理想使命奉献青春的人们的火热青春。演出融合音乐、舞蹈、杂技、特技等多种表演形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仿佛置身历史长河,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感染力与震撼力远远大于书本及影视剧,真是一场视听盛宴。
通过参加此次课程和观看文艺演出,实践团的师生们感觉收获满满,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对延安精神和延安的革命文化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实践团成员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在这次红涂中,我们更佳深刻地感受到正是因为先烈们的付出,才让我们拥有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延安之行,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作者:“延”史迹寻红因实践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聚民族文韵,促畲味发展
  • 浙江海洋大学“浙里风华·沿海非遗守护者”实践团舟山之行纪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