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贵州大学笃行凉都·“青”注三农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感悟

发布时间:2024-08-0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积极响应校团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让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更好地担当起服务“三农”的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我们开展了以“深耕乡村沃土,青春挺膺担当”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一段充满学习与成长的难忘行程。
7月24日,我们抵达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围绕“青春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研、宣讲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阿娄社区、甘塘村及海坪村以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状况。在这五天里,我们的足迹遍布海坪千户彝寨,亲身感受彝族文化的魅力;穿梭于甘塘村的花卉基地,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奔走在海坪村的山道角落,为孩子们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还采访了当地的驻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倾听来自一线的真切声音。
       这次调研让我深刻领悟到,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人才振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关键要素。阿娄社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离不开人才的积极引领,景区的有序运营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精心付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的开展离不开策划人员的精心构思,文创产品的设计离不开设计人员的匠心独运;甘塘村的致富增收之路也离不开人才的引进,特色花卉产业通过吸引花卉人才返乡创业,不仅让甘塘村获得了宝贵的种植经验,还拓展了销售渠道和客源。同时甘塘村通过获取省农业厅、省科技厅技术专家技术支持,转化运用科研成果,实现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提升百合、向日葵、葡萄等农产品的品质。此外,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何西康开办大规模养猪场,雇佣当地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并联合其余中小型养殖户获取规模效益,为人才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这些都让我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只有农村具备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不慕山外繁华,但恋故土芬芳。此次调研使我深切意识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资源,我们谋求的发展出路未必在远方,家乡同样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是我们选择了家乡,也是家乡接纳了我们。我们能够深入基层、服务人民,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贡献力量,也能够施展自身所学,传承乡村文化火炬,发展乡村产业,建设美丽新乡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就业形态日益多样化,农村已然成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曾经那个世世代代依靠肩挑手提解决饮水问题,被描述为“一出大门就爬坡,山高坡陡浑水多。冬秋两季贵如油,夏季浑水涨满坡”的深山村寨,如今通上了自来水,修起了新公路,“用水难”“行路难”的问题迎刃而解;曾经“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高海拔贫瘠之地,如今因地制宜寻到了特色产业,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曾经仅靠卖“苞谷”“洋芋”获取微薄收入的村庄,如今从“卖粮食”转型为“卖风景”;曾经“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村庄,如今村容村貌愈发整洁,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在乡村,从事自媒体、电商直播等新兴就业形态,让年轻人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在乡村“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真切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踏实与满足。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有一分光便发一分光,让养育我们的故土更加美丽富饶。亲眼目睹并亲身感受这些年乡村的巨变,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不仅是为家乡贡献力量,也能让我们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乡村振兴的征程永不止步。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在磨练中成长成才,投身乡村建设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未来,我们将继续怀揣着对乡村的热爱和责任,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希望,每一位乡民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作者:陈宇宇、张廷兰、袁玲花 来源:贵州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气象知识传递,青春力量涌动
  •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科学普及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3日到19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气
  • 08-05
  • 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帮扶展风采,携手同行向未来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