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科学普及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3日到19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气象守望,‘理’同风云”气象防灾宣讲团在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阜阳市颍上县赛涧回族乡和淮南市新华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在当代社会,气象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对气象知识的普及与理解显得尤为重要。非常有幸,我能够成为“气象守望,‘理’同风云”气象宣讲团的一员,参与到这次充满意义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传递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旅程。
我们的第一站是芜湖白茆镇的防汛安置点。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灾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汛期的到来,让黑沙洲岛民不得不暂时离开自己的家园,生活在临时搭建的安置点中。我们志愿者团队跟随安置点工作人员的引导帮助安置点居民收晾衣服、打热水、搬移桌椅床铺和发放午餐等等。我们通过绘制板报、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居民们讲解了气象防灾减灾的知识。在互动中,我感受到了居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他们面临着自然的考验,但依然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这让我对生命的韧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白茆镇长江防汛值班点,我们体验了一线防汛工作的艰辛。炎炎夏日,我们为坚守在防汛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清凉解暑的物资,与他们一起实地考察长江水位的变化,甚至参与了堤坝的加固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每一次平安度汛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坚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深刻启示。
在阜阳,我们走进颍上县赛涧回族乡中心学校,为学生们带来了生动的气象安全普及课程。通过组织应急逃生演练,我们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安全意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应急能力。看到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的样子,我深感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传递知识,更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安全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遇到危险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淮南新华村的行程尤为难忘。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气象问题。我们为他们普及了气象安全知识,发放了气象安全宣传手册,帮助他们理解如何应对气象灾害。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拉近了我们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也让气象知识的传播更加高效和精准。
回顾整个三下乡行程,我收获颇丰。我学会了如何将复杂的气象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公众,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我学会了怎样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需要和期望;最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青年人,我们拥有的不仅是知识,更有着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气象知识的普及和防灾减灾意识的提升,对于提高一个社区、一个村庄乃至整个社会的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将继续参与此类活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青春是用来奉献的,而科普实践活动正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坚定了将来投身于公益事业、服务于社会的决心。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有更多机会将知识的光芒照进每一个需要的角落,让青春的力量在奉献中涌动,在服务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