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数字化浪潮重塑农业生产的背景下,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E起去当芯农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浙江杭州进行专项调研,为青年学子投身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认知基础。

浙江社会实践之行,对“E起去当芯农人”实践队而言,既是一场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的跨界探索,也是一次从代码世界触摸土地温度的心灵旅程。我们曾以为农业是传统的、经验化的,却在富阳四维的垂直农场中看到了“植物工厂”的科幻现实;曾以为算法只能运行于服务器机房,却在浙大新农所的育苗流水线上见证了代码如何精准唤醒每一粒种子;曾以为生态循环只是理论概念,却在嘉润牧鱼的鱼菜共生系统中触摸到科技与自然共生的脉搏;曾以为农业科研远离前沿技术,却在省农科院数字所的四代智慧系统中看到了农业自主决策的未来。

这些震撼与感悟,让我们深刻理解——数字农业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电子信息与农业基因的深度融合。它需要既懂传感器原理又知作物生长规律的“双栖人才”,既会写算法代码又理解农田需求的“跨界思维”。作为西工大电子信息学子,我们愿做这样的“翻译官”与“连接者”,让芯片在土壤中生根,让数据在稻穗间流淌。
产业联营,联农共富。在现代科技技术的支撑帮助下,农业的发展在现代迎来了新的生机。现代农业、数字农业、数智农业快速推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有利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主要目标: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此行结束,但“芯农人”的使命刚刚开始。我们将把浙江的“数字种子”带回西北,在学院的沃土中继续耕耘。

感谢每一株被代码温柔守护的作物,每一位用科技坚守农业的从业者。这场实践让我们坚信:农业的未来,既在禾下土,也在云端数;既在锄铢间,也在芯片中。当我们把电子信息的力量注入千年农耕文明,便是新时代青年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最有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