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安革命公园:AI技术重现革命历史
绿树成荫的革命公园里,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们凝视着高耸的革命亭,手中的相机不断记录着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瞬间。他们不仅用镜头捕捉历史,更用AI技术让革命精神焕发新生。
2025年8月25日,作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小队前往西安革命公园开展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学习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史料收集、影像记录以及AI技术应用,深入了解了西安革命公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并制作了一批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素材。


01公园寻访,重温革命岁月
西安革命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公园创建于1927年3月,是为纪念北伐战争前夕陕西国民军坚守西安死难的军民而建。园内主要有革命亭、忠烈祠、东烈祠、西烈祠、东西大冢,以及1997年兴建的杨虎城将军铜像、2005年矗立的刘志丹同志汉白玉石像等革命纪念建筑。



02历史深研,感悟革命精神
实践团队通过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二虎守长安”的历史事迹。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匪首刘镇华在张作霖等的支持下,纠集一支号称“十万人”的部队,企图攻占西安。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带领全城军民坚守西安。刘镇华围城8月之久,放火烧掉城外10万亩麦田,强征民夫在城周围挖掘了一条3公里的断绝沟,企图迫使全城军民投降。冯玉祥将军大军入陕,粉碎了刘镇华的阴谋。在守城期间,死难者达5万人左右,占当时城内人口的四分之一。

03数字记录,AI技术再现历史
实践团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详细记录了公园内的各种纪念建筑和文物史料。团队成员拍摄了数百张高清照片和大量视频素材,为后续制作AI视频提供了丰富素材。
在素材准备阶段,团队使用ChatGPT生成基础框架,要求为“生成西安革命公园的1分钟介绍视频,包含革命亭、杨虎城将军铜像等主要纪念建筑,体现场景的历史厚重感”。团队通过AI绘图工具生成高清图像素材,分辨率均达到4K以上,确保视频画面的清晰度和专业性。

04智能生成,打造宣传视频
实践团队采用AI视频制作“三步法”:AI脚本生成、AI绘图转视频、剪映精加工。
首先,通过DeepSeek生成精准分镜脚本,输入提示词:“生成西安革命公园介绍视频脚本,包含革命历史讲解、建筑特写、参观者互动等5个分镜,要求历史庄重感”。
随后,将脚本粘贴至AI视频生成工具,选择比例和运镜方式,批量生成素材。团队特别注意锁定seed值防止形象变形,勾选“智能补帧”避免卡顿,添加“历史厚重感”滤镜提升观感。
最后,使用剪映进行精加工,替换AI自带背景音乐,选用庄重严肃的配乐强化情绪,通过字幕动态、转场特效提升视频质量。


05实践感悟,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参观革命公园,实践团队成员对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被英雄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所感动。
“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常佳瑶在实践日记中写道。
团队成员们表示,只有亲身走进历史现场,了解革命历程,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革命·历史,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AI视频已成为宣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载体。这种新颖的方式,使革命历史更加生动、直观,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学习革命历史。大学生们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教育的结合,让革命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