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推普为钥,解锁乡村振兴的乡土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17 阅读:
    来源: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戏扬中国志愿队
       为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精神,戏扬中国志愿服务队躬身推普一线,成功入选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重点团队。2025年7月7日至15日,团队奔赴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4村1社区,以普通话为钥,解锁乡村振兴新篇章:开启产业技能升级新路径,激活乡土文脉与红色记忆,让乡音与普语共织振兴纽带,于阡陌间书写青春答卷。
  固“长效”:让校地的手握着同心的绳,铺就长远的路
  开展前期,校地共建座谈会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锚定长效机制。双方紧扣莲花镇发展禀赋,聚焦“推普精准助农”与“文化传承活化”双轨并行: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依托师范优势将课堂扎根乡村,以推普驿站、榕树下讲堂、特色宣讲为载体,使普通话化作村民致富“通行证”与文化传承“日常语”,推动朗读声萦绕榕荫、技能培训深入田埂;同时用普通话激活本土资源,讲活故事、擦亮文旅名片。校地共建可持续模式,持续转动推普钥匙,贯通语言破壁、产业升级与文化振兴之路,为乡村注入不竭动力,同心铺就长远振兴坦途。
  
  图为戏扬中国志愿队与莲花镇政府校地共建座谈会现场
 
  
  图为戏扬中国志愿队在莲花社区开展的“推普驿站”
  
  拓“新径”:以调研为基,借文创传韵
  实践队为破局文化传承与推普融合难题,以调研为切入点,走村串户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0余份,精准摸查了莲花镇普通话使用、文化存续现状,为实践工作锚定方向。深挖本土特色时,聚焦方言韵味、民俗符号,更融入标志性的莲花元素,将其转化为立牌、帆布包等文创。让文化借创意“破圈”,既革新传播形态,又为乡村产业注入活力,以调研夯实根基、文创激活潜力,驱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拓宽乡村振兴新路径。
  
  图为戏扬中国志愿队自主设计的文创礼物
  
  破“语”障:让产业踩着方言的根,走上普语的桥
  语言沟通的顺畅度曾是莲花镇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课题,推普行动正为乡土产业拓展更广阔的空间。返乡大学生李同学在采访中提到,讲好普通话能帮助养殖户更好对接供销商。在富廊村,队员编创的“三句半”成为沟通龟业的“金桥”,助力产业信息传递;在分界村,来自湖北的荷花种植户用亲身经历讲述创业故事;在罗布村,队员走访的兰花基地,清晰的沟通让产业交流更高效。从龟业发展到兰花产业交流,普通话如同桥梁,让扎根于乡土方言的产业,得以走向更宽广的市场。
  
  图为队员带领小朋友进行趣味绕口令
 
  
  图为湖北荷花种植户用普通话讲述创业故事,分享产业发展经验
 
  
  图为队员走访罗布村兰花基地时,戏扬中国志愿队指导老师黄艳与村支书交流,对兰花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连“文脉”:让故事穿过方言的雾,住进普语的光里
  “榕树下的讲堂”与“特色宣讲”化身文化传声的桥梁。在古遗村宗祠,方言家训被译成普通话贴于廊柱,“孝亲敬老”的清亮童音萦绕其间;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豁出命护土地”的烽火故事,正被精心整理成普通话册集,即将传递感动。富廊村三句半“乡音浓浓情意深,普话架桥连四海”道出村民心声:乡音是根,普话是翼。队员们引导村民通过绕口令、经典诵读提升发音。从宗祠家训、老兵传奇到舞狮非遗,普通话如光穿透迷雾,清晰照亮红色基因与民俗智慧,使其跨越代际传递。乡音未改,文脉在更广阔的沟通中绵延流长。
  
  图为戏扬中国志愿队到古遗村开展推普活动
 
  
  图为小朋友对趣味绕口令内容展开激烈的讨论
 
  
  图为队员向对印、越自卫反击战老兵了解莲花镇当地的历史文化
 
  
  图为村民们为推普活动带来的惊喜,团队体验当地的特色——舞狮文化
  
  普通话是唤醒文化基因的密码,更是撬动产业振兴的杠杆。戏扬中国志愿队将以推普驿站为起点,深耕校地融合——让榕树下朗读激活文化,让田头术语课夯实产业,助村民从“听得懂”迈向“讲得好”。当乡音与普语交响于莲花阡陌,便是乡村振兴最澎湃的律动!
  
  图为戏扬中国志愿队开展推普活动时与村民的大合影
  
  通讯员:刘诗韵  伍晓洁/文     
                     方晓柳   许文君  范伟婷/图
实践总结推荐
  • 推普为钥,解锁乡村振兴的乡土密码
  • 戏扬中国志愿服务队作为国家推普重点团队之一,于肇庆莲花镇开展推普行动。团队以普通话为桥梁,打通产业信息壁垒,传承红色文化
  • 2025-08-1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