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赤心向党。为深入学习贯彻爱国主义精神,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2025年7月21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寻史铸魂·鉴往知来”实践团,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承载着解放战争伟大转折光辉历史的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深刻、触动心灵的寻访实践。在庄严肃穆的馆内,队员们通过聆听权威讲解、观摩珍贵历史文物,以重温渡江战役的峥嵘岁月,进一步深刻体会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所作出的伟大牺牲。
寻访渡江征程,感悟红色力量
团队一行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抵达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这座矗立于长江畔的历史殿堂,以“木船”造型的主馆区巍然屹立,仿佛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承载着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史诗。团队成员肃立馆前,仰视着外墙镌刻的红色印记,江风拂面,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馆内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战时实物、图片影像和情景复原,全面还原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恢弘历史。纪念馆内陈列有一艘实物登陆艇、渡江作战地图以及一封封战地家书,真实展现了战士们奋勇拼搏、不畏生死的英勇精神。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一个个真实还原的战斗场景,将渡江战役的恢弘历程生动再现,使队员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精神力量。队员们驻足凝视每一件展品,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深刻体会那段波澜壮阔的解放历程。这场以血与火书写的胜利,不仅打破了长江天堑,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图为见证南京解放的“渡江第一船”刘赫楠供图
万众一心支前线,鱼水情深映初心
在“人民支前”展区,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参观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展品。展区集中展现了1949年春,广大人民群众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渡江战役的感人场景。展馆通过实景复原、图片影像与文字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再现了群众挑粮送饭、支舟摆渡、修桥筑路等支前场景。
展柜中展出的手工布鞋、简易食具以及一张张支前登记表,承载着无数普通百姓对解放事业的默默奉献。讲解员讲述了数位无名支前群众不畏艰难、英勇协助的真实故事,让队员们深受触动。在参观过程中,大家不时驻足倾听、拍照记录,深刻体会到渡江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也更加理解了“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在“人民支前”展柜前参观刘赫楠供图
横渡长江赴国难,突破江防铸辉煌
在渡江胜利纪念馆的“突破江防”展区,一幅气势恢宏的战斗场景浮雕映入眼帘:密集的炮火、激烈的冲锋、奋勇摆渡的解放军战士——这一切生动还原了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强攻国民党江防阵地的壮烈一幕。展区内陈列着实物登陆艇、缴获的敌军武器、作战命令原件以及官兵使用过的军装和工具,让人仿佛穿越回1949年的战火岁月。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封由前线战士写给母亲的家书,字里行间透露出战士对亲人的思念与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这一展区不仅展现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也体现了全民族对统一与和平的共同渴望。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铭记革命历史,继承先辈遗志,把革命精神转化为前行动力,在新时代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追求进步、不负使命。

图为纪念馆内对渡江场景还原刘赫楠供图
此次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渡江战役的艰辛与伟大,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与历史责任感。通过近距离接触红色历史,队员们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信念。
今后,实践团将持续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导向,把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切实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厚植家国情怀,书写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通讯员:欧婉青、郭晶晶、隆若彤、黄雅冬)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刘赫楠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