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知与实践调查心得
绿色中国,你我共守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知与实践调查心得
☐晏雯红(城市与环境学院2405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早已成为推动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指引。为深入了解社会公众对该理念的认知、实践及面临的挑战,我参与了“绿色中国,你我共同守护”问卷调查工作,在收集、分析数据过程中,对绿色发展有了诸多深刻感悟。
一、身份与年龄:不同群体的绿色关注差异
从身份来看,参与调查者涵盖在校学生、在职工作者、自由职业者等多元群体。在校学生对绿色理念的接受渠道更多元,学校教育与社交媒体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阵地;在职工作者因工作场景,对企业绿色责任、政策执行效果的感知更直接;退休人员则凭借生活阅历,对生态环境变化有细腻观察。年龄维度上,18-22岁的年轻群体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通过社交媒体了解绿色政策的比例突出,且环保行动参与热情高,像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的参与度相对可观;23-60岁的中青年,在工作与生活压力下,虽认可绿色理念,但实践中受时间、精力限制,部分环保行动难以持续;61岁及以上群体,环保习惯相对固化,对传统媒体传播的绿色政策了解更深,不过参与新型绿色活动的意愿较低。这种差异提醒我们,后续绿色宣传与实践活动需精准分层,针对学生设计趣味互动活动,对中青年提供便捷参与渠道,为老年群体打造适配的环保体验项目。
二、政策认知:从了解到行动的距离
超六成受访者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策“非常清楚”或“大致了解”,电视广播、社交媒体仍是主要传播渠道。这说明政策宣传有一定成效,但仍有近四成受访者“听过但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反映出宣传深度与广度不足。比如部分偏远地区、老年群体,受信息渠道限制,对政策内涵理解薄弱。而在评价政策执行效果时,约三成认为“效果显著”,超四成觉得“部分有效,需加强落实”,这体现出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存在区域、行业执行力度不均问题。像一些工业城市,污染治理虽有行动,但受经济发展压力,环保标准执行打折扣;乡村地区,生态保护项目因资金、技术短缺,推进缓慢。这让我意识到,政策宣传不能仅停留在概念传播,要结合实际案例、本地生态故事,让公众看懂、看进;政策执行需强化监督考核,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绿色福利真正普惠大众。
三、环保实践:从意识迈向行动的挑战
超七成受访者日常会采取环保行为,但“经常”践行的仅约三成。这说明环保意识已觉醒,但转化为持续行动存在困难。比如社区环保宣讲活动,多数人反馈“影响较小”,反映出活动形式、内容与公众需求脱节,难以深度触动行为改变。在绿色活动参与上,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参与度相对高,但像绿色技术科普、碳交易市场认知类活动,参与寥寥。这背后,既有公众对复杂环保知识的畏难心理,也有活动推广不足的问题。而谈及绿色发展难题,“参与渠道少”“个人能力有限”“活动单一”等高频出现,凸显出当前环保实践平台搭建不完善,未能有效链接公众需求与行动入口。这启示我们,要从细微处优化环保体验,比如在社区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站,简化分类流程;利用短视频、直播开展环保知识科普,降低理解门槛;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绿色活动平台,让公众随时能参与、会参与。
四、责任与行动:多方协同的绿色合力
超五成受访者认为“社会公民”应承担绿色发展主要责任,但在行动中,又受限于自身能力、时间等因素。同时,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的责任也被广泛提及。这说明绿色发展不是单一主体的事,需多方协同。政府要完善政策激励,比如对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资金补贴,对参与环保公益的公民给予积分奖励、荣誉表彰;企业需主动担当,从绿色技术研发到绿色产品生产,全链条贯彻环保理念,像推广可降解包装、优化生产流程降能耗;教育机构要深化绿色教育,从校园环保课程到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生态责任意识,让绿色理念代代传承。而作为公民,我们也需克服“个人渺小,难有作为”的心态,从随手关灯、自带购物袋等小事做起,汇聚成庞大的民间环保力量。
五、未来展望:从调查到改变的期许
此次调查,让我看到绿色发展的希望与挑战。希望在于公众环保意识觉醒,各群体都有参与热情;挑战在于从认知到行动、从政策到落地的诸多梗阻。后续,我期待能将调查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比如参与社区环保宣讲优化,结合调查数据设计更接地气的内容;推动学校、企业开展绿色实践共建,搭建学生参与企业环保项目的实习通道;利用社交媒体传播调查发现的优秀环保案例,激励更多人加入绿色阵营。
绿色中国建设,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这份问卷不仅是数据收集,更是唤醒公众绿色责任的契机。让我们以调查为起点,凝聚各方力量,在政策宣传、实践落地、意识培育上持续发力,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念真正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日常,共同绘就美丽中国的生态长卷。
实践总结推荐
- 参与绿色发展调研:洞察与成长
- 参与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策展开的绿色发展调研,从设计问卷到分析数据,我对绿色发展理念、社会实践及个人责任有了深
- 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