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十四五”规划对乡村能源转型的部署,落实“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让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7月15日-21日,河海大学江苏常州光伏建筑一体化科普团在常州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与科普宣讲活动,把光伏建筑一体化转化为乡亲们通俗易懂的宣讲文案,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民内心,进而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在乡村的认同与普及。实践团先后走进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溪镇、南洲村、下杖和白塔村等地,通过企业参访、村民访谈、问卷调研、科普宣讲等形式,探索光伏技术应用与乡村发展的融合路径,为推广清洁能源贡献青春智慧。
智汇光伏探前沿,产研融合启新篇
7月15日,实践团走进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调研活动。团队通过展厅参观、技术讲解与实践体验,深入了解了中德合作在光伏领域的创新成果。从智能机械臂的精密装配到V2G充电桩的能源管理,团队成员亲身感受了光伏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后续的乡村科普实践奠定了扎实基础。
科技赋能新能源,光储应用展未来
7月16日,实践团走进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电能侠光伏充电基地,开展新能源产业深度调研。在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成员深入生产一线,系统学习锂电池隔膜等核心材料的研发工艺,切身感受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
在电能侠充电基地,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了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专业讲解与现场观察,团队深入了解了光伏发电系统与停车场结合的运作模式,及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实际成效。这使团队成员对新能源产业链形成系统认知,同时拓宽了专业视野。
创新驱动产业兴,绿色转型促发展
7月17日,实践团走进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与正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光伏技术科普与产业调研。在直溪镇,团队成员通过科普宣讲、座谈交流等形式,向基层干部和居民普及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并收集了农宅光伏应用的实际需求,为技术推广提供了精准参考。在正信光电的生产车间,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光伏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通过本次活动实现了产学研深度结合,既提升了居民对绿色能源的认知,也为实践团搭建了接触行业前沿的实践平台。
渔光互补绘蓝图,清洁能源惠民生
7月18日,实践团走进常州金坛区南洲村、下杖村,开展光伏技术下乡活动。在南洲村,团队针对村民们代表开展专项讲解,收集“台风防护”“采光影响”等核心关切,为后续技术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在下杖村,团队聚焦“农光互补”大棚应用,通过案例讲解帮助村民理解“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双收益模式。现场互动环节,团队成员们就补贴政策、项目可行性等实际问题与种植大户深入交流,用专业知识架起了绿色技术与乡村振兴的桥梁,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目标在基层落地。
绿能振兴助乡村,双村共筑生态梦
7月19-20日,实践团走进金坛区白塔村和城南村,开展光伏技术下乡活动。在白塔村,团队创新采用“茶会访谈”形式,与村民围坐畅聊,收集关于发电收益、安装影响等实际问题的意见,现场解答相关的技术疑问。在城南村,成员们深入农户家中,用通俗语言讲解光伏政策,帮助村民打消“维护困难”“影响房屋”等顾虑。此次调研,为后续技术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学实践团成员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助力绿色能源在基层落地生根。
7月21日,实践团成员对此次“三下乡”活动进行总结。团队成员集中梳理7天来的问卷数据、访谈记录与影像素材,形成《常州乡村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现状与推广路径调研报告》,报告从村民接受度、技术痛点、政策诉求等多方面提炼出优化建议,为后期向当地政府与社会媒体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与建议做足了准备。团队成员在总结了此次活动全部内容与素材的基础上,合作制作了此次“三下乡”活动的专属海报,并创立了微信公众号“云伏踪算”,为向社会宣传此次活动内容与扩大其影响力做出努力。
河海大学江苏常州光伏建筑一体化科普团通过七昼夜的奔忙,让河海学子把科普写在了常州乡村的屋顶与田野间。团队将以本次调研报告为新起点,持续跟踪示范项目落地,推动“光伏科普+乡村振兴”模式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未来,科普团将依托“云伏踪算”,把课堂知识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让双碳愿景与乡土烟火同频共振,让青春誓言在更多乡村的晨曦与灯影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