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一条富春江,半部江南富”——清华与万里学子闯入“醉美三都”,拆招共富方程式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2025年7月,由清华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共同组建的“三都渔光·共续船说”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以“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展开为期数日的深度调研。团队聚焦“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力图在“千万工程”浙江样板中寻找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富路径。

  缘起:为什么是三都?
  三都镇坐落于富春江畔,素有“富春小三峡,江南橘子洲”之誉。近年来,凭借资源禀赋与制度创新,跃升为长三角农文旅融合示范镇:
  1. 产业兴旺——柑橘:杭州最大柑橘主产区,2.8万亩橘园年产4万吨,产值2.1亿元,荣膺“中国优质柑橘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地”。
  2. 文化璀璨——渔韵:九姓渔民文化独树一帜,水上婚礼、渔火节等非遗项目声名远播,见证近代通商口岸的百年繁华。
  3. 品牌引领——“醉美三都”:确立“宜居建德·醉美三都”定位,构建“两带三区多点”产业格局,打造“樱花、渔火、柑橘、年俗”四季节庆体系。
  4. 全域激活——“游径”串联:智慧交通贯通江南秘境、九姓渔村、水上乐园等节点,夕下青野、村墅山开等精品民宿集群开门迎客,实现从“卖橘子”到“卖体验、卖品味、卖乐趣”的蝶变。
         三都,正是观察“千万工程”深化、“两山”理论转化、解码农文旅融合共富模式的绝佳样本。

         在街巷与船影之间打捞时空记忆
         实践队坚持“问题驱动+场景深描”的方法论,深入田间地头、节庆现场与创业空间,力求“全景扫描”与“个案深描”并重:
  1. 水系测绘:团队穿行九姓渔村临水巷道,测绘渔船停泊点、公共石阶、祖屋聚落,梳理水系脉络与人居互动逻辑。
  2. 口述史采集:叩开斑驳渔家木门,与世代渔民围炉夜话。老渔民抚摸桐油船桨,回溯“九姓渔民”百年上岸史、婚嫁禁忌与渔汛传说。凝视明代《渔户族谱》,队员们深感水上族群记忆随岁月流逝而模糊,亟需以沉浸式叙事与数字活化让“舟楫为家”的生存智慧在当代文旅场景中延续血脉。
  当遗产成为“锈蚀的幽灵”
  1. 空间断裂:废弃趸船甲板裂缝蔓生野草,未预留渔船接口,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坡道雨季成泥,阻隔村落与码头。
  2. 建筑颓败:昔日渔具仓储吊脚楼白蚁蛀空,1987年渔汛通告在潮气中溶解。
  3. 仪式消亡:水上婚礼观众席仅剩5把塑料椅,其中3人为躲雨背包客;桐油婚书被二维码签到墙取代,本土叙事在滤镜、剧本、资本三重扭曲下彻底失守。
  解题思路:建筑改造+业态运营+IP赋能“三位一体”
         实践队紧扣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建德专项赛题,以“三江潮涌·醉美渔村”为核心,提出:
  1. 建筑改造
    旧舷新梦——趸船闲置空间再生:以“旧舷”承续历史,“新梦”植入咖啡、展览、研学等复合功能;
    叠翠坡——坡地生态修复:阶梯式植被重塑,串联码头与村落;
    三都汇——岸上建筑更新:打造集游客集散、文创零售、非遗展演于一体的“村落客厅”;
    浪里渔——水上渔排课堂:亲子家庭可体验撒网、识鱼、喂鱼,寓教于浪;
    波光戏语——水上皮影戏:水面为幕,光影叙事,复活“九姓”婚俗场景。
  2. 业态运营:构建“政府+村集体+社会资本+高校智库”多元共治的运营机制,收益反哺渔民社区。
  3. IP赋能:开发“三江渔灵”形象(融合鸬鹚、渔船、江浪元素),衍生系列文创与研学课程,推动渔业资源向高附加值旅游体验转化。
         愿景:从“浪花里的千年渔歌”到“船舱里的生计账本”
         团队期望三都成为——
            • 生态平衡的园林滋养基地;
            • 绿色景观带上的必到打卡点;
            • 渔村非遗文化艺术遗址;
            • 聚焦心理疗愈、身心放松的度假生活区。
“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作者:马天鸣 熊苏瑶
实践总结推荐
  • 参与绿色发展调研:洞察与成长
  • 参与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策展开的绿色发展调研,从设计问卷到分析数据,我对绿色发展理念、社会实践及个人责任有了深
  • 2025-08-1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