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绿色中国发展视角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政策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5-07-2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绿色中国发展视角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政策的实践探索
—— 大学生暑假异地调研心得
 
□张  鸿(城市与环境学院2406班)
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提出以来,已成为引领中国绿色发展的核心指引。推动这一政策落地生根,不仅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发力,更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深度参与。作为生态环境专业的学生,我始终认为,绿色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对基层实践的洞察 —— 唯有走进田间地头、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真正理解政策的实践成效与现实挑战。
2025年暑假,我与团队成员围绕 “绿色中国发展” 主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政策为核心,开展了异地调研。此次调研既是对课堂理论的实践检验,也是青年学生助力生态环保事业的一次主动担当。通过走进不同地区的乡村与社区,我们希望摸清政策在基层的认知度、落地成效及群众需求,为绿色发展的 “最后一公里” 贡献青年视角。
二、调研过程与方法
(一)前期筹备:线上协作定方向
受异地调研的限制,团队前期通过4次线上会议完成了工作部署。我们结合问卷题目中的内容框架,针对不同调研区域的特点(如生态旅游村、传统农业村、城郊结合部)调整了问卷细节,重点保留了 “政策认知渠道”“环保行为实践”“绿色发展难题” 等核心问题;同时明确分工:2人负责问卷发放与数据统计,23人负责下乡走访与访谈记录,2人统筹进度与资料整理。线上会议中,我们反复模拟了走访场景 —— 比如如何与村民解释问卷内容、如何记录生态变化的细节,为实地调研打下了基础。
(二)实地调研:问卷与走访相结合
7 月中旬至 8 月初,团队成员分别在不同区域如:浙江安吉(生态转型典型区)、陕西榆林(生态修复区)、湖北黄冈(农业主产区)开展调研。
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1000余份,覆盖不同年龄(18-60 岁为主)、身份(村民、村干部、商户等)群体。问卷内容聚焦群众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了解程度、环保行为习惯、参与绿色活动的意愿等。
下乡走访:走进 12 个行政村,与 56 名村民、8 名村干部交流,记录当地生态变化(如浙江安吉某村 “竹林 + 民宿” 模式、陕西榆林的退耕还林成果),观察环保设施(垃圾分类点、太阳能路灯)的使用情况,并收集群众对绿色活动的具体需求。
三、调研发现与分析
(一)政策认知:“听说过” 但 “不深入”
问卷显示,72% 的受访者 “大致了解” 或 “听过但不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政策,仅 15% 表示 “非常清楚”。认知渠道中,58% 通过 “电视或广播”,23% 通过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而 “学校教育 / 社区活动” 占比不足 10%,反映基层宣传仍以传统媒体为主,互动性宣传不足。
(二)环保实践:意识与行动存在差距
83% 的受访者表示 “偶尔” 或 “经常” 采取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低碳出行),但下乡走访发现,实际行动中存在 “知易行难” 现象:部分村庄虽设垃圾分类点,但村民因 “嫌麻烦” 仍混投;多数人认可 “低碳出行”,但因乡村公交不便,私家车使用率仍较高。
(三)绿色成效:“绿水青山” 初显经济价值
在浙江安吉调研时,村民提到 “以前砍竹子卖钱,现在靠竹林搞民宿,收入翻了 3 倍”,印证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转化效应。问卷中,67% 的受访者认为绿色发展 “促进了绿色产业”“改善了生活环境”,而陕西榆林的受访者则更关注 “植被增加”“沙尘暴减少” 等生态改善。
(四)现存难题:“想参与” 但 “有阻碍”
群众反映的主要困难集中在:“参与渠道少”(42%)、“不知道怎样参加活动”(38%)、“工作忙没时间”(35%)。此外,31% 的受访者认为 “生态保护活动单一无趣”,希望增加 “亲子环保活动”“技能培训(如有机种植)” 等形式。
四、调研感悟与展望
(一)实践出真知:政策落地的 “复杂性”
调研前,我以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只是简单的 “保护生态 = 赚钱”,但实地走访让我明白:不同地区的转化路径差异巨大 —— 浙江安吉靠 “生态 + 文旅”,陕西榆林靠 “生态 + 农业”,而湖北黄冈仍在探索 “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 的平衡。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没有 “标准答案”,需因地制宜。
(二)青年担当:从 “旁观者” 到 “参与者”
线上会议的协作让我体会到团队的力量,而与村民的交流让我明白:绿色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每个人的行动。有位陕西榆林的老人说:“以前沙子埋庄稼,现在种树能领补贴,还能给孙子讲‘治沙故事’”,这让我意识到,环保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三)未来行动:以小见大促改变
结合调研发现,我计划从三方面行动:一是在校园推广调研成果,通过 “环保宣讲会” 普及基层绿色需求;二是参与社区 “亲子环保活动” 设计,让绿色活动更有趣;三是持续关注 “碳交易”“绿色技术” 等政策,用专业知识助力家乡的绿色发展。
绿色中国的建设,既需要 “顶层设计” 的蓝图,也需要 “基层实践” 的根基。此次调研让我看到了 “绿水青山” 向 “金山银山” 转化的希望,也深知前路仍需努力。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既要做绿色理念的传播者,更要做绿色行动的践行者 —— 唯有如此,“两山” 政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绿色中国的愿景才能照进现实。
作者:张鸿 来源:(^v^)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滁州学院大学生支教团 “彩虹课堂” 育梅铺社区新苗
  • 在协作中读懂绿色责任
  • 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红扬实践队在暑假开展了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参加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后心得如下
  • 07-20
  • 童心塑闽韵,“教支”筑未来
  • 童心塑闽韵,“教支”筑未来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
  • 07-2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