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滁州学院大学生支教团 “彩虹课堂” 育梅铺社区新苗

发布时间:2025-07-2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 月 5 日,滁州学院赴滁州市梅铺社区“彩虹”英雄课实践小分队走进滁州市梅铺社区,开展以 “三阶赋能” 为核心的 “彩虹课堂” 暑期实践活动。该活动以七色光谱为象征,通过国防红、禁毒白、环保绿等多元主题课堂,将 “两弹一星” 精神、雷锋精神等融入实践体验,旨在让社区青少年在动手参与中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综合素养,探索精神传承与知识普及的可持续路径。
        与传统宣讲不同,这场活动以 “实践体验” 为桥,让青少年在动手、互动、感悟中,悄然种下 “两弹一星” 精神的种子。队长赵想道出设计初心:“我们不想只是讲述故事,而是要让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真正触摸到精神的温度 —— 就像钱学森先生用公式计算归国航程那样,让信仰可感、精神可及。”团队成员为社区小朋友们授课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小朋友们授课   赵想通讯员摄
从 “听故事” 到 “做实践”,精神传承有了新载体
          国防红色教育课堂上,“两弹一星”精神化作孩子们手中的计算纸,横格间的公式是跨越重洋的轨迹,笔尖划过的数字是丈量家国的刻度,让“爱国”从课本里的黑体字变为演算纸上跳动的符号,从口头诵读的宣言变为步步推导的笃定;“两弹一星”梦想卡片工坊里,少年们将报国志融入卫星模型制作,拼接的零件是托举梦想的羽翼,彩绘的星轨是映照初心的蓝图,让“担当”从故事里的形容词变为指尖翻飞的巧思,从墙上悬挂的标语变为模型成型的雀跃。  
        禁毒守护白教育跳出“说教”模式,孩子们用彩绘直观理解危害:揉捻的色彩是伪装下的陷阱,塑形的纹路是成瘾后的褶皱,让“警惕”从手册里的警示图变为掌心揉捏的触感,从课堂上、的严肃告诫变为作品完成后的沉思。                                                                                                                                                           图为社区小朋友们完成的禁毒绘画  赵想通讯员摄
从 “学精神” 到 “融日常”,多元活动串联成长线
        这场以 “陪伴共学” 为亮点的实践活动,没有华丽的形式,却用最朴素的互动,让精神与知识融入日常。环保绿主题课堂里,废旧材料在少年手中重组新生,切割的瓶身是循环利用的载体,拼接的管道是节能减排的路径,让“创新”从课本里的定义变为变废为宝的实践,从墙上的宣传画变为装置运转的惊喜;雷锋精神故事会中,平凡故事在互动讲述中焕发新彩,点滴的善举是汇聚暖流的细流,日常的坚守是支撑社会的基石,让“奉献”从标语里的关键词 变为生活里的参照系,从历史中的榜样形象变为可学可做的行动指南。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小朋友们讲解环保知识   赵想通讯员摄
从 “一时热” 到 “长久效”,实践背后的双向成长
      活动拒绝 “一阵风” 式的短暂喧嚣,更重 “长久效” 的深层沉淀。它不追求单日活动的轰动效应,而着力搭建持续传承的桥梁;不满足于一时参与的热闹场景,而专注培育生根发芽的土壤。
        支教团已开发 “航天英雄” 等红色数字课件,让精神传承如接力赛般,在互动中跑得更远更稳。课件里,动态的星轨是跨越时空的接力棒,将 “两弹一星” 的壮志从过去传向未来;趣味的问答是连接代际的接力区,让爱国创新的信念在问答中愈发清晰;生动的动画是永不停歇的接力跑,使红色基因在循环播放中持续传递。那些可反复观看的影像,不是活动的收尾,而是传承的开端;那些能随时参与的互动,不是体验的终点,而是精神的延续。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负责人合影   赵想通讯员摄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精神传承从 “听故事” 走向 “做实践”,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精神的鲜活,告别生硬说教;引导价值践行从 “学精神” 融入 “融日常”,将崇高价值转化为具体行动,滋养孩子们的美德素养;助力公益模式从 “一时热” 迈向 “长久效”,为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既保障社区儿童长期受益,也深化青年学子的社会认知与担当。展望未来,这样的实践不仅为梅铺社区培育爱国、创新、实干的时代新人,更将为城乡教育融合、精神文化传承提供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在全社会厚植精神沃土,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通讯员 赵想)


 
作者:赵想 来源:滁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滁州学院大学生支教团 “彩虹课堂” 育梅铺社区新苗
  • 在协作中读懂绿色责任
  • 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红扬实践队在暑假开展了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参加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后心得如下
  • 07-20
  • 童心塑闽韵,“教支”筑未来
  • 童心塑闽韵,“教支”筑未来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
  • 07-20
  • 用创新对话,靠专业赋能—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洛阳轴承研究所有
  • 山东大学“泉韵幼安”支教团队赴山东省济南市翡翠外滩社区开展公益支教活动
  • 青春实践传承爱国魂,古今精神共筑复兴路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