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途砺心,惠民笃行”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当地大棚实践基地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在基地负责人的热情接待和细致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大棚基地的发展特色、运营模式以及未来规划,收获颇丰,深受启发。
走进大棚实践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负责人首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基地的发展特色与模式。他提到,基地始终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在产业发展中不断探索前行。其中,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成为基地的一大亮点。基地与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新种子的培育工作。高校的科研力量为基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反复试验和改良,培育出的种子具有品质高、产量高、口感好的优势,为基地的农产品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大棚内,负责人指着长势喜人的农作物介绍道,目前基地已升级实现大部分自给自足,种植的农产品种类丰富,有多个品种的马铃薯、水稻以及辣椒等。这些农产品凭借出色的品质,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我们的马铃薯个头饱满、淀粉含量适中,煮着吃粉糯香甜,炒着吃香脆可口;水稻颗粒饱满,做出的米饭香气扑鼻;辣椒则兼具辣度与香味,是餐桌上的佳品。” 负责人自豪地说,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需求,还通过多种渠道销往外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谈及未来规划,负责人表示,基地将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通过提升产品的包装设计、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等方式,提高产品的辨识度和美誉度,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基地的农产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负责人细致入微的讲解,让实践团成员们对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带来了诸多启发。在创新方面,基地与高校合作培育新种子的做法,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培育出更优质的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产业运营方面,基地实现大部分自给自足以及对市场的精准把握,让成员们明白,乡村产业发展要注重产业链的完善和市场需求的对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基地打造独特品牌的规划,也让成员们意识到品牌建设对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作用。
此次实践活动,为实践团成员们提供了一个接触乡村农业产业实际的宝贵机会,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拓宽了视野,积累了经验。成员们表示,将把这次实践中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乡村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