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湖南安化小学教室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途砺心 惠民笃行”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了一场题为“追寻治水足迹,厚植乡土情怀”的主题课堂。
实践团以“深耕乡村沃土、青春挺膺担当”为脉络,以“当代大禹”高瀛州为精神坐标,带领学员们穿越五十年风雨,触摸一段“励精图治、团结协作”的奋斗史诗。
课堂从神话与现实的交响切入。实践团成员以“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的经典传说为引,徐徐展开1974至1976年烂泥湖治理的壮阔画卷:40万群众勠力同心“举全县之力”,宁乡、望城、湘阴三县联动协作,终使“烂泥湾变好江南”。紧接着,实践团成员聚焦群众代表高瀛州的感人事迹——他坚守工地,甚至错过了女儿的婚礼,以当代“三过家门不入”的实践深刻诠释了大禹精神的内核。
生态治水创新实验将课堂推到高潮。在“森林涵养水源”科学实验中,孩子们将水缓缓浇注于植被模型与裸露泥土上,亲眼见证“绿色海绵”的神奇蓄水力。实践团成员顺势引导学子思考当代使命:“从大禹到高瀛州爷爷,再到今天的我们,保护青山绿水需要每一代人的‘挺膺担当’。”
此次教育关爱活动,不仅是一次水土治理的科普实践,更是一次扎根乡土的青春动员。实践团以烂泥湖精神为火种,在少年心田点燃“向下扎根”的信念,唤起“向上生长”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