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寿光革命烈士陵园,作为寿光红色精神的承载地,以厚重的历史底蕴,珍藏着寿光在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2025年1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实践队探访寿光革命烈士陵园,并开展实践活动。
寿光烈士陵园始建于1959年,占地80亩,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潍坊市国防教育基地、寿光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寿光市烈士陵园现安葬有烈士3209名,无名烈士284名。
在这里我们重温红色经典、红色历史,触摸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在这里我们听到、看到了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第一任寿光县委书记张玉山,他是寿光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1921年发起成立“青年互助社”,1924年组建中共寿广支部,1926年任寿光地执委书记,领导了抗粮抗捐斗争等,为寿光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牛头镇起义的总指挥马保三,带领“八支队”驰骋抗日战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打开自家粮仓,腾出自家房子,让战士们食宿,全力为部队服务。“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陈少敏,她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青岛巧妙掩护省委书记任国桢开展工作,团结青岛纱厂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她在革命工作中表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而他们的牺牲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更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革命烈士书写的一部部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铸就的舍生取义、敢于斗争的精神,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永不磨灭的精神灯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前行。他们用生命镌刻的红色基因,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走出寿光烈士陵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我们不仅要学习历史,传承英雄精神,更应将其转化为不断前行的动力。
越是追寻红色记忆,就越能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越是深入学习历史,就越能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尤其是作为这片土地上的儿女,我们要学习了解祖国的革命烈士故事,家乡的革命烈士故事,把他们留下来的故事、精神传承、弘扬下去。只有这样,我们青年人的心灵才能得以滋养,灵魂得到净化,从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前行脚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用新的技术、新的方式继续传承、弘扬下去,将红色文化融入生活与奋斗,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永不落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