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成长全过程,呵护梦想启航每一刻
武汉大学赴湖北省武汉市儿童友好型社区调研实践队
近日,为深入了解武汉市社区儿童友好的建设程度,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衡佳琪、胡睿斯、刘俞葶、李子盈、谭诚和弘毅学堂彭子矜、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曾嘉宝、吴少雄共8位同学,组成了“关注儿童友好全过程,呵护梦想起航每一刻——武汉大学赴湖北省武汉市儿童友好型社区调研实践队”,并邀请了城市设计学院刘晓阳老师、陈曦老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杜梦冰老师作为指导老师。
(合照)
一、实践背景
国家近年来重视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发展
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国家也在各个层面不断提出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社会各界针对儿童教育问题也成立了多项活动组织切实实行了大量“惠儿”政策。
(“儿童友好”发展进程)
我国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与研究有待深化
我国在多座城市开展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相关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据研究发现目前儿童友好型建成社区还存在一些问题。
实现儿童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依靠社区建设
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密不可分,而家庭以社区聚居。社区生活圈作为距离居民日常生活最近的外部现实场域,其托育服务、医疗设施、绿地空间等时刻影响着儿童所在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实践准备
问卷准备
在此实践背景下我们设计了如下问卷,内容包括:影响儿童进行社区户外活动的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以及儿童户外感知安全。该问卷分A基本信息与B社区儿童户外感知安全信息两部分,问卷“A基本信息”部分,由家长填写,填写时请直接选择对应答案,问卷“B社区儿童户外感知安全”部分,需儿童独立填写或家长陪同填写。
(问卷图片)
同时,我们还为问卷发放准备了精美的文创小礼品、充足的纸质问卷、笔、记录本等必需品,并特别制作了易于识别的团队标识和宣传材料,以便在调研过程中进行展示和宣传。
(精美的文创小礼品)
实践启动会议
2025年1月9日,为了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八位实践队员和三位指导老师共同开展了寒假实践调研启动会议。
会议伊始,首先明确了本次实践的地点——武重社区的复地东湖国际小区、东湖新城社区、武汉大学校内,这些典型社区是探索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宝贵土壤。
随后,为确保每位实践队员充分熟悉问卷内容,我们详细讨论了问卷内容并再次进行完善,力求问题精准、表述清晰,以期收集到最真实、最宝贵的数据与信息。
最后,会议还强调了问卷发放环节的注意事项和实践出行的安全问题。应遵循严谨的态度,采用适当沟通技巧,合理进行问卷填写的在引导,确保问卷能够覆盖到不同年龄层、不同背景的儿童及其家庭,以全面反映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现状与需求。
三、实践过程
2025年1月11日武重社区的复地东湖国际小区调研
区位与概况: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18号,坐落于东湖和沙湖之间,占地面积达52.97万㎡,分为八期建设,总户数6090户。该社区为大型高端住宅社区,住宅类型多样,包括湖景高层、联排别墅和电梯洋房等.
(社区环境)
实践团队来到社区户外的亲子活动区、林荫公园、户外运动场和火车头广场等场所发放问卷并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交流。
(发放问卷照片)
2025年1月13日 东湖新城社区调研
区位与概况:项目位于欢乐大道红庙段,紧邻东湖和欢乐谷,占地面积18万㎡,建成于2010年,总户数4837户。该社区为环建小区,由城中村改造而成,人员构成复杂,流动人口众多。
(社区环境)
2023年,社区被评为“武汉市首批儿童友好社区”。实践团队来到了儿童户外活动场所,社区活动广场,休憩凉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地方发放问卷进行访谈。
(发放问卷照片)
2025年1月12日与14日武汉大学校内社区调研
实践团队于珞珈广场、珞珈门、桂园操场、文理学部大草坪 、万林,、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地采访校内居民和各地游客。
(发放问卷照片)
每日总结与反思
每日调研结束后,团队均会进行线上总结会,对当天的调研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在会上,团队成员积极分享自己的调研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安排次日工作重点时,团队会根据当日的调研成果和总结分析,对调研计划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确保调研活动的持续高效进行。
四、实践感想
吴少雄:社会调查不容易,踔厉奋发显武艺。我大概总结出三难:第一难是问卷自身有问题:排版有瑕疵、内容有疏漏、问法有不妥;第二难是居民戒备心强,常有碰壁之时;第三难是调研经验不足,各项工作都难以周全考虑。但面对难题踔厉奋发,才是武大人的魄力所在,才是牌匾上“学大汉,武立国”的深意所在。虽受限于各种条件,但实践队还是交上了一份确有遗憾但成就颇丰的答卷。我们有在社区摆摊时“平地起惊雷”的勇气,有在深度交流时“三寸不烂舌”的技艺,更有和多方主体交涉时“浩荡百川流”的魄力。
曾嘉宝:在本次儿童友好社区调研实践中,我感受颇深。调研过程中,我注意到,各个社区基本上都配有各式各样的游乐设施,供孩子们游玩使用,并且在专门的儿童设施上,都有很好的安全保障措施子们的成长。同时,我也发现了不足之处。首先,社区对于儿童设施的建设,大都聚焦于游玩设施,读书学习空间相对缺乏;其次,儿童游玩设施通常没有较严格的划分,往往与成人空间相互交错,使得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容易与成人相撞等,给儿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胡睿斯: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问卷访谈实践活动。通过与社区居民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朋友的深入交流,了解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与我而言,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端正了治学态度,让我深刻认识到,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受众的声音,尊重客观实际,才有可能得到积极的反馈,并达到预期的良好目的。
刘俞葶:这次线下问卷发放活动,我切身体会到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乐趣与挑战。虽然过程中遭遇了拒绝、敷衍和不理解,但每每找到能认真填写问卷并反馈的受访者时,那种能够与陌生人临时建立信任和理解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学到了社科研究的一些基本调研方法,更让我认识到了社科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次的实践,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人建立连接的机会。
彭子矜:问卷发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工作日社区人流量小、问卷难以发出,居民配合度较低等问题。但比起阻碍,我在实践过程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善意,多数时候人们都愿意放下手头的事情接受问卷调查,在访谈时会真诚耐心地回答我抛出的问题。翻阅一份份问卷,我仍能回忆起他们的音容相貌,回忆起我们在访谈中碰撞的思想。
谭诚:很多时候方向正确往往事半功倍,在接近我们的“目标”之后,如何用最凝练的语言、最简单的动作让一个陌生人信任自己是一大重点,直截了当的言语,适时递上的学生证,或者不经意间将小礼品放在小孩面前吸引,都能够快速的收获家长们的认可。跟随着我们的团队,我也学习到了发问卷不仅仅只能主动的寻找“目标”,更能够创新的化“主动”为“被动”。
衡佳琪:我所收获的比我想象中能收获的更多。一方面,作为队长,我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都做到合理、周全的统筹安排,并让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作为实践队员,我不仅在一次又一次为社区居民、儿童解答疑问后得到了他们的肯定,还在同家长的对话中收获良多。儿童友好城市、社区的建设虽然一刻未停,但仍任重道远。而我们也将在此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为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实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