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研学之旅:探索与成长的足迹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夏日,烟育菏梦支教队开启了一段充满意义与收获的东阿研学之旅。清晨的阳光洒在队员们充满期待的脸庞上,早上八点,在崔书记的带领下,他们整齐有序地登上了前往东阿的大巴车,正式踏上了这次充满惊喜与发现的旅程。
大巴车平稳地行驶在公路上,车内的气氛热烈而欢快。队员们怀揣着对未知的好奇,热烈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研学经历。崔书记则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本次研学的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鼓励大家用心去感受、去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车程,他们抵达了本次研学的第一站——脱贫攻坚示范村大桥村。这个曾经贫困的村庄,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焕发出了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大桥村,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屋以及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无不诉说着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队员们在当地村干部的引领下,参观了村里新建的产业园区、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在产业园区,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让人眼前一亮,高效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为村庄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孩子们欢快地嬉戏玩耍,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在大家眼前。农家书屋里,丰富的书籍和舒适的阅读环境,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精神世界的场所。
队员们与村民们亲切交流,倾听他们的脱贫故事。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感慨地说:“以前我们过的是苦日子,现在好了,有了政府的帮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老人的话语深深触动了队员们的心灵,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告别大桥村,支教队马不停蹄地前往东阿阿胶制造工厂。一进入工厂,浓郁的阿胶香气扑鼻而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东阿阿胶悠久的历史长河。
据讲解员介绍,东阿阿胶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滋补佳品。从最早的传统手工制作到如今的现代化生产工艺,东阿阿胶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与创新。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亲眼目睹了阿胶的制作过程。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从原料的筛选、清洗到熬制、晾制,每一道工序都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他们看到了优质的驴皮在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后,逐渐变成了色泽黑亮、质地醇厚的阿胶。
队员们还参观了工厂的研发中心和质量检测实验室。在这里,科研人员们正致力于阿胶产品的创新研发和质量提升。他们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探索阿胶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开发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新产品。
中午时分,队员们在阿胶工厂的食堂享用了丰盛的午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让大家在忙碌的研学中感受到了片刻的轻松与愉悦。
短暂的休息后,下午的行程开始了。支教队来到了东阿阿胶城,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城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古代。城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街道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让人仿佛置身于明清时期的繁华市井。
队员们沿着青石铺就的街道漫步,感受着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他们参观了阿胶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各种珍贵的阿胶文物和历史资料,生动地展示了阿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在博物馆里,队员们还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阿胶文化表演,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舞蹈和生动的剧情,展现了阿胶的制作过程和其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大家对阿胶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随后,队员们开始攀登药王山。药王山虽然不高,但山势陡峭,攀登起来颇具挑战性。队员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在攀登的过程中,大家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山间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经过一番努力,队员们终于登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俯瞰,整个东阿县城的美景尽收眼底,那一刻,他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之情。
从药王山下来,支教队前往了毛驴馆。这里是东阿阿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毛驴养殖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在毛驴馆里,队员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毛驴品种,了解了毛驴的养殖技术和经济价值。毛驴不仅是阿胶的主要原料来源,其驴肉、驴皮等产品也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通过参观毛驴馆,队员们对东阿阿胶产业的产业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一天的研学之旅即将结束,队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归程。在回程的大巴车上,大家纷纷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一位队员激动地说:“这次东阿研学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另一位队员则表示:“通过参观阿胶工厂和阿胶城,我对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应该努力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崔书记认真倾听着队员们的发言,对大家的收获表示欣慰。他鼓励队员们将这次研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巴车上,映照着队员们充满希望的脸庞。东阿研学之旅虽然短暂,但它在队员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他们成长道路上一段难忘的经历。
通讯员:王昊凯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