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播种在西苫山
导语:用爱心浇灌希望,以知识照亮前程
在西苫山村宁静的校园里,支教队迎来了他们支教生活的第十天。这一天,如同往常一样,充满了知识的传递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校园里,支教队员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教学任务。今天的课程安排得丰富而紧凑,首先是数学课。
韩老师早早到达教室,为孩子们的第一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八点整,上课铃声准时响起。韩老师开始讲解课后作业,他尽量减少自己的参与,旨在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对于不会的问题,再耐心为孩子们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孩子们对题目的印象。
接下来的课程是语文课。在这个普通话普及程度相对较低的小山村里,王老师深知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于是在课堂上着重纠正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尤其是声母、韵母和平仄的发音。
“来,同学们,跟我一起读,‘b’,‘p’,‘m’,‘f’……”老师声情并茂,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着正确的发音,孩子们则全神贯注,认真地模仿着。对于一些发音不太准确的孩子,王老师会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耐心地予以纠正,让他们用手触摸感受发音的部位,仔细体会发音的方法。
在讲解平仄发音时,王老师别出心裁地通过诗词朗诵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去体会平仄的韵律之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孩子们紧紧跟随着老师,一同深情地朗诵,在抑扬顿挫之间,感受着古诗独有的韵味。
经过一轮又一轮反复的练习,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有了显著而明显的进步。此刻,他们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充满了自信与朝气。
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温暖而宁静,这是自习时间。教室里安静极了,仿佛掉一根针都能听见声响。孩子们都伏在课桌上,神情专注,认真地完成着作业。他们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认真与执着。
支教队员们则在教室里轻轻地来回走动,目光关切地留意着每一个孩子。每当有孩子面露困惑,举起小手,支教队员们便会迅速走到他们身边,俯身倾听孩子们的疑问。他们的声音轻柔而温和,如同春日里的微风,“别着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用耐心的话语给予细致的指导,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探索,让孩子们在思考中不断进步。
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孩子们期待已久的手工课终于来临。这堂课上,支教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彩纸、锋利的剪刀和一瓶瓶胶水,仿佛带着一个装满惊喜的百宝箱。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漂亮的纸飞机和纸鹤好不好?”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兴奋地欢呼起来,那声音仿佛要冲破教室的屋顶。
老师走到讲台上,先一步一步地示范如何折纸飞机和纸鹤。只见她的手指灵活地翻转、折叠,动作流畅而优美。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小手也不自觉地跟着动起来。
不一会儿,一张张彩纸在孩子们充满创造力的小手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作品。有的纸飞机翅膀宽大,仿佛准备翱翔蓝天;有的纸鹤姿态优雅,如同在翩翩起舞。有的孩子还别出心裁地在纸飞机上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图案,有五彩的星星、可爱的小动物,让它变得独一无二。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笑容比窗外的阳光还要明媚。他们迫不及待地拿着纸飞机在教室里奔跑着,欢笑声此起彼伏。纸飞机在空中穿梭,仿佛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和快乐。有的孩子兴奋地向小伙伴展示自己的纸鹤,骄傲地说:“看,我的纸鹤最漂亮!”整个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氛围,欢笑声回荡在整个校园,仿佛奏响了一曲最动听的童年乐章。
在未来的日子里,支教队将继续陪伴着孩子们,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和关爱,让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第十天的支教生活结束了,但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支教队员们深知,他们的使命还在继续,他们将用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
通讯员:王昊凯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