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仁术为人,薪火相传” 薪火实践团寻访陈氏骨伤疗法第五代传人陈诚医生
2024年7月16日,薪火实践团“乐道拾遗队”的成员陆琦、申吴雨和张李同学有幸来到如皋康慈医院采访陈氏骨伤疗法第五代传人陈诚医生,学习百年传承背后的故事和坚持,受益匪浅。
专家简介
陈诚:2009年自南通医学院毕业后,就职于如皋市人民医院至今获得丰富的救治经验,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师从父亲学习“陈氏骨伤疗法”,将陈氏外敷药和西医治疗加以结合,不断地在临床工作反复验证,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几年来,多次参加世界级、国家、省市地区的骨科交流会,不断扩大“陈氏骨伤疗法”的影响力。
古法疗骨伤,百年传承久
陈氏骨伤外敷药起源于清朝年间慈禧御医马培之,马培之在民间行医并广纳门徒,弟子丁志才在如皋周边开设医馆时传授给门徒朱秉南,朱秉南将药方简化提炼后确立了用药比例,传至其侄朱健。
20世纪80年代初,朱健又传授给子女陈祥、朱锦萍、朱爱平、朱冬平。
陈祥学成归来后在如皋成立诊所。后来创办以骨科诊疗为特色的如皋康慈医院,常受邀到周边地区上门行医就诊,在南通泰州淮安等地区颇具影响力。他根据多年的从事骨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在原来祖传传统的配方基础上,重新配伍了现在的“接骨散”和“活血散”。并成功申请专利。多年来一直坚持推广和发扬陈氏骨伤疗法。多次在医学杂志发表颇有影响力的文章。
历经百年传承的陈氏骨伤疗法,在新时代迎来了更好的发展。陈诚医生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作为陈氏骨伤疗法第五代传承人,同时作为陈氏骨伤疗法第四代传承人陈祥之子,他从小师从学习“骨伤外敷药”疗法,在骨科临床工作12年有余。现为如皋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南通非遗研究会中医药委员会会员。
在采访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一些陈氏骨伤疗法的内容。
陈氏骨伤疗法是一种以专业手法整复患者的病患部位后,外敷陈氏药物制剂,通过皮肤吸收,刺激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营养组织环境,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以及改善骨伤病症效果的中医疗法。
陈氏骨伤疗法的药物主要分为续骨散和活血散,都严格遵照古法精制而成。治疗时,先将患者的骨伤部位以专业手法整复,按量取出续骨散,加入48°以上的包谷白酒,制成药糊平铺于纱布上,并均匀地洒以活血散覆盖,敷于骨病部位,之后用夹板、石膏加以固定。
仁术医人,传承不绝
在谈到陈氏骨伤疗法的大众接受程度以及普及度时,陈医生提及,目前医院门诊量在周末时可达到70~80人,平时也可达40~50人,每年的住院病人4000~5000人。陈氏骨伤疗法以“痛苦小、康复快、花钱少”著称,目前广泛影响如皋市及周边地区,如皋康慈每年以骨伤疗法服务周边门诊群众约两万余人,其他相关诊所服务门诊约五千余次左右,分别分布在如皋城乡、南通、海安、如东、泰州、扬州、盐城及安徽、浙江等周边地区。
目前,陈医生大力推进康慈医院成立康慈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将骨伤外敷药物产品化并投入生产,并积极参与非遗传承与保护等相关工作。
同时,康慈医院终秉持“守正创新”的核心理念,他们一直走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根据不同季节的特性,团队不断对药物配伍进行精细调整与优化。
中医传承,未来可期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陈医生希望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让能够掌握陈氏骨伤疗法的技术。他还鼓励学生们注重临床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创新,勇于面对挑战,从而扩大陈氏骨伤疗法的辐射范围,造福更多的百姓,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陈医生表示,希望大学生可以更关注中医技术的学习和传承,投身中医药技术的保护和传承中。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持续繁荣的坚实基石,承载着中国古代科学的辉煌与智慧。古老而璀璨的中医药文化,并非仅是老一辈人的专属记忆,它正吸引着无数青春朝气的青年学子前赴后继,投身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之中。
这是一场跨越时代的接力赛,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力量。薪火相传,不仅仅是技艺与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与责任的接力,它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永远闪耀着智慧与希望的光芒。
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