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江阴和苏州两地中医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发掘当地特色的中医药非遗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龙孟医考队分别于2024年7月16日、18日分别前往江阴(天华)中医药博物馆和苏州中医药博物馆深入参观和学习。
一、江阴市(天华)中医药博物馆
“长江之滨,暨阳古城。南方之学,杏林菁英。伏气温病,宝诒故里。苏南伤寒,颖甫之乡。”天华中医药博物馆中“天华”二字,取自江阴伟大的音乐家刘天华。江阴文化源远流长、繁荣昌盛——无论是民乐文化,还是学政文化,抑或是中医药文化都绽放着光辉。馆内展示了许多为中医药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江阴中医药前辈的铜像和近代江阴中医药“老字号”的牌匾。天华中医药博物馆,2012年被评为“无锡市科普教育基地”,是一处了解江阴中医药知识的“宝库”。
致和膏滋,余韵悠长
在江阴地区曾有许多著名中医,这也是江阴中医流派传承并发展的重要因素。江阴老字号药房“致和堂”的牌匾被悬挂在展厅中央。致和堂由晚清名医柳宝诒创建于1890年,历经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膏滋药制作技艺而广为人知。特别是2011年5月23日,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中医药非遗传承项目。
致和堂不仅仅是一个药品经营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平台。膏方制作技术传承百年,不仅治病救人,更是为中医的疗效打响金字招牌。中医药不仅仅是一种治病救人的技术,更是一种包含了深厚文化、凝聚了民族智慧的宝贵遗产。
展厅内,存放着刻有 “杏林春秋”的石碑,石碑如同一扇窗户,让后人得以窥见古代中医的智慧,感受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杏林春秋石碑还象征着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象征着中医文化的坚韧不拔,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断传承下去!
二、苏州市中医药博物馆
“景德路畔,春晖旧址。白墙黑瓦,气势轩敞。吴中落英,杏林遗韵。天士铜像,允上药堂。”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址选择位于原苏州市中医院西侧的“春晖堂”,为明嘉靖年间苏州状元申时行故居,可谓历史渊源深厚。此外,展厅共分八室,主要介绍了苏州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近代吴中名医及他们的著作、苏州老字号药铺和吴药的发展和针灸铜人及医疗器具用品展示等,展厅内还铸造了叶天士先生铜像,复刻了雷允上先生的药铺。
吴中落英,历久弥芳
苏州曾是许多杰出医学家的诞生地。《医经溯洄集》、《
薛氏医案二十四种》、《
神农本草经疏》这些手稿记录了古代医学的智慧和经验,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古人对医学的热爱和追求。
除了医书手稿,展厅内还陈列着一件件古朴的医疗器具。金银针、疝气托、脉枕这些器具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当时却是医生们治病救人的重要工具。它们见证了古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也展现了古人在医疗领域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允上药堂,百年守望
2016年1月14日,雷允上膏方制作技艺获批江苏省非遗项目,2019年11月,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项目获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些成就可见雷允上先生对苏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实践总结
本次寻访活动,薪火实践团龙孟医考队以挖掘中医药博物馆中的中医药非遗文化为主要目的,队员们深感中医药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一代代中医躬耕于基层、服务于人民。而作为新时代的岐黄学子,也应高举中医药非遗的旗帜,让中医药非遗文化走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