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杏”福巷,青年助焕新
(通讯员陈奕竹)
(照片提供 郭柏辰 李卓航 王简 孙熙祖 黎晗钰 陈泽熙)
2025年7月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地心守护”实践团队的7名本科生,秉持着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初心与热忱,奔赴武汉市洪山区鲁巷中医小区,正式开启针对老旧小区安全与改造情况的深度调研工作。
为确保调研工作兼具科学性、系统性与实效性,“地心守护”实践团在前期开展了大量周密且扎实的准备工作。团队成员围绕结构安全、消防安全、施工安全、应急管理、公共设施等关键维度,分析总结老旧小区在安全管理与改造升级中的核心要点并展开深入研讨,最终设计出系统调研内容。此外,通过对各类核心检查指标的整合优化,形成了标准化的核查工具,为后续实地调研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清晰指引。同时,团队始终将居民需求放在首位,聚焦其对居住环境的期待与安全认知现状,精心编制调研问卷,力求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收集居民心声,让调研成果真正贴合群众需求,为后续调研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调研开展期间,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协作高效,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尽己所能,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在居民走访环节,采用科学抽样的方式,主动走进不同类型的住户家中,与之开展面对面沟通,了解各方面的想法与期待,认真记录每一条宝贵建议,切实将居民需求贯穿调研工作始终,让调研真正“接地气、察民情”;在现场核查环节,严格依据前期制定的调研内容,对小区进行了从整体环境到细节角落的全面排查,确保收集到的数据客观真实、准确细致,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社区沟通环节,团队与小区自治组织及所属社区居委会进行了高效对话,通过深入交流,全面了解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整体推进态势、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深刻感受到基层组织在老旧小区治理与改造中所展现出的责任担当。
调研工作结束后,团队成员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结合安全性改造综合评估框架,对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处理与深度分析,进而对该小区安全性改造综合风险进行了全面研判,最终形成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分析结果,为后续工作的优先级排序与策略制定提供了有力的量化依据。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关乎千家万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实现“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跨越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品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它能让历经岁月的老旧小区重焕生机与活力,让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安全、更舒适,真正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相信在各方力量协同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必将持续释放民生温度,为构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增进千万家庭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老旧小区改造这一事业,也将在更多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路径,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民生动能。
在结束后,团队成员郭柏辰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是国家当前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国家对民生改善与城市更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引导大学生群体积极关注并参与此类社会重点议题,不仅有助于推动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等社会服务与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相结合,提升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高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有效衔接,发挥大学作为社会桥梁的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