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关于乡村电商助农的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5-09-21 阅读:
    来源:宋之晔,刘晨

 
一、实践背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电商成为打通农产品销路、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部分偏远乡村因缺乏电商运营知识、物流配套不足,优质农产品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2025年8月,我加入学校“乡村电商帮扶团”,前往江苏省扬州市开展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协助当地农户搭建电商销售体系,探索农产品上行路径。
 
二、实践内容
 
1. 调研摸底:通过与村两委座谈、走访28户农户,了解到该村主要种植柑橘、茶叶等农产品,年产量约50万斤,但传统线下销售渠道单一,收购价低且易滞销。仅3户农户尝试过电商,因不懂平台规则、缺乏包装设计,订单量极少。
2. 技能培训:针对农户需求,开展3场电商实操培训,内容涵盖“拼多多/抖音小店注册”“农产品拍摄技巧”“客服沟通话术”。现场手把手教学,帮助12户农户完成店铺注册,指导设计柑橘“原生态种植”“现摘现发”的产品卖点,制作简易宣传视频。
3. 资源对接:联系县城快递网点,协商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将柑橘快递单价从12元/件降至8元/件;同时对接本地包装厂,定制低成本环保包装盒,解决农产品运输破损问题。实践期间,协助农户完成首批柑橘线上订单120余单,销售额超1.5万元。
 
三、实践发现
 
1. 能力短板:多数农户对电商平台操作不熟悉,且缺乏市场思维,难以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产品宣传内容同质化严重。
2. 配套不足:村里物流网点仅1个,且每日仅配送1次,部分偏远农户需自行运输农产品,增加时间与人力成本;农产品预处理设施缺乏,清洗、分级全靠人工,效率低。
3. 品牌意识弱:农户普遍重视产量而非品质,未形成统一的农产品品牌,无法通过品牌溢价提升收益,且缺乏质量溯源产量,消费者信任度待提升。
 
四、实践总结
 
此次乡村电商助农实践,不仅帮助农户打开了线上销售新渠道,更让我真切感受到乡村发展的潜力与挑战。电商助农不是“一次性帮扶”,而是需要长期的技能赋能与资源支持。后续我将持续通过线上社群,为农户提供订单处理、售后问题解答等远程协助;同时向学校建议,建立“乡村电商长期帮扶机制”,定期派遣志愿者下乡,助力农产品稳定上行。
 
这次实践也让我突破了“校园思维”,深刻理解到乡村振兴需要“接地气”的解决方案。只有真正走进田间地头,倾听农户心声,才能把知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帮助,用微小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