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衿励淮,红色传承”,广陵学子解码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9-20 阅读:
    来源:郑淘文
七月彭城,热浪翻涌。淮海战役纪念塔前,一群青年凝视着塔廊上镌刻的数万英名,指尖轻触浮雕的弹痕,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响——“这辆小推车,承载着543万民心托起的胜利。”
2025年7月下旬,“青衿励淮,红色传承”实践团队奔赴徐州,以淮海战役纪念馆与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为课堂,开展了红色研学。当艺术创意邂逅革命历史,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在这片热血沃土上演。
文物为媒:触摸人民战争的温度。
活动首日,团队成员共同走进环海战役纪念馆。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内,一组特殊展品牵动着队员的目光:特等功臣唐和恩的竹竿,88个支前地名深深镌刻,记录民工徒步千里的忠诚足迹;锈迹斑斑的独轮车,静诉"543万民工以血肉铺就补给线"的震撼史诗。"这把竹竿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民心向背的度量衡!"团队成员袁丁感慨道。面对着一件件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我们身临其境,看到了每一位先辈们血洒战场的壮阔场面,感受了每一位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决绝之心。

(图为成员袁丁、郑淘文、张金虹研读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    张静供图)
旧址寻光:解码总前委的决胜密码。
次日,团队成员共同踏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青砖黛瓦间弥漫着决胜千里的战略智慧:邓小平的煤油灯在沙盘旁幽幽闪烁,照亮《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手稿上遒劲的字迹;代号"501"的军用电话机仿佛刚结束通话,仍回荡着陈毅"打过长江去"的铿锵指令;谭震林穿过的布棉草鞋,无声诠释着"布衣元帅"的清廉本色。迈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我们深刻学习了前辈们的精神,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英勇奋斗和指挥们的果断勇敢,“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无不彰显着每一位为新中国成立而不懈奋斗、无惧牺牲的豪迈情怀。
     
(图为团队成员袁丁研读学习渡江战役党史纪律    张静供图)
薪火新传:当艺术赋能红色基因。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序厅,浮雕中冲锋战士的肌肉线条,隐喻"不屈的民族脊梁";波涛纹饰象征"人民力量如江海奔涌"。
     
(图为淮海战役纪念馆中革命战士浮雕    张静供图)
心声共振:从历史到青春的信仰接力。“站在总前委的院落里,我突然读懂何为‘国之大者’。”总结讨论中,团队成员分享感悟,“邓小平在煤油灯下推演战局时,桌上还放着半块高粱饼——革命者的格局,是胸怀天下却甘守清贫。”
指导老师李子豪总结道:“当学生们用镜头记录文物纹理,用思维解读战略地图,红色历史已不再是书本符号,而成为青春成长的钙质。当青春遇见信仰,历史的炬火便有了青春的炽热。”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