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木韵流芳:世泽雕艺园的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来源:董叶
  走进泰州高港区的世泽雕艺园,仿佛踏入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艺术世界。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木雕作品在光影中静静诉说着传统技艺的魅力。园区的布局错落有致,古朴的建筑与精美的木雕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阳光透过雕花的木窗洒在地面,斑驳的光影与木雕的纹理相互交织,让人不禁放慢脚步,沉浸其中。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开始了对世泽木雕的探索之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长桌,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系列木雕作品。这些作品以黄杨木为材质,却呈现出石头的质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仔细观察,每一件作品的纹理都经过精心雕琢,石头的纹理、孔洞的形状以及风蚀的痕迹都被完美地呈现出来。这种独特的技艺,让木雕作品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以假乱真”的效果,让人不禁惊叹于传统技艺的精湛。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极为复杂,从选材到雕刻,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技艺。黄杨木质地坚硬,纹理细腻,是制作这类木雕的上佳材料。然而,要让木雕呈现出石头的质感,需要雕刻师对木头的纹理和质地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在雕刻过程中精准地把握刀法和力度。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世泽木雕能够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作人员还提到,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园区的雕刻师们会花费大量时间对木材进行处理,确保其在雕刻过程中不会出现裂纹或变形。这种对材料的尊重和对工艺的执着,体现了非遗文化中对传统技艺的坚守。
  随后,我被一幅木雕屏风所吸引。这幅屏风以乌木为材料,整体呈现出深沉的色泽,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屏风的正中是一个行草“福”字,笔画流畅,铁画银钩,尽显书法之美。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个“福”字内部雕刻了一幅江南风景图:拱桥、乌篷船、远处的塔影以及近处的垂柳,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幅屏风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好,雕刻师通过精湛的技艺,将书法与绘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既有书法的韵味,又有绘画的意境。
  在园区的展厅中,还陈列着一件荣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优秀作品金奖的作品——《哪吒闹海》。这件作品以紫檀木为材料,展现了哪吒与东海龙王激战的场景。哪吒手持混天绫,脚踏风火轮,面容怒目圆睁,气势威猛。龙王则被刻画得狰狞可怖,龙鳞片片分明,仿佛随时会跃出画面。工作人员介绍,这件作品的创作历时数年,雕刻师们在细节处理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混天绫的轻盈与龙鳞的坚硬形成鲜明对比,而哪吒的怒目则通过简单的几刀雕刻,展现出强烈的动感和生命力。这种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生动再现,不仅展现了雕刻师们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世泽木雕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世泽木雕在传承中国非遗文化方面的独特之处。首先,世泽木雕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无论是黄杨木的细腻质感,还是乌木的深沉色泽,都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次,世泽木雕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细节的雕琢,从石头的纹理到书法的笔画,从人物的表情到龙鳞的质感,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处理,展现出传统技艺的精湛。最后,世泽木雕在题材选择上既有传统的神话故事,也有现代的生活场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世泽雕艺园不仅是一个展示木雕艺术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非遗文化的基地。在这里,传统技艺得以延续,文化记忆得以保留。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展示,我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些木雕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记录了历史,承载了记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中继续发光发热,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在参观的最后,我站在园区的庭院中,回望着那些精美的木雕作品。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身上,暖暖的。我想,世泽木雕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这些木雕作品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作为“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实践团队的泰州组成员,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仅是探索和记录,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世泽雕艺园的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去保护、去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这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中继续绽放光彩,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世泽雕艺园通过展示和传承木雕技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窗口。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与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走进非遗文化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传承它的精髓。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讯员 董叶)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