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匠新求索·劳模铸魂”实践队来到位于苏州昆山的苏州万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与企业联合创始人、哈工大优秀校友刘铁铮面对面交流访谈,倾听校友的创业故事,以哈工大精神为骨,为新时代工匠精神铸魂,实地深入感悟“劳模精神”。
现场参观 | 新质生产力赋能技术突破
在刘铁铮师兄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了万智新能源的企业展厅。实践队员们还跟随着刘师兄深入一线车间,观摩搅拌摩擦焊机器人的日常作业。在刘师兄的细致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万智新能源致力于解决金属材料高强连接、复杂结构成型和精密加工难题,扎根于特种焊接领域,开创性地应用搅拌摩擦焊这一新型焊接技术,完成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与传统焊接相比,搅拌摩擦焊技术有低损伤、低变形,抗干扰、高可靠,绿色、自动化这三大核心优势。通过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应用,万智新能源与“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秉持着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用行动把“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写在祖国大地上。


交流访谈 | 在务实中展现热爱,在精进中铸就匠心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与万智新能源联合创始人、哈工大优秀校友刘铁铮面对面交流访谈。
刘师兄回忆起创业的历程,打趣地说,他们也是“抓住了‘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机遇”。2015年正值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推进,团队依托哈工大搅拌摩擦焊技术积累,依托“互联网+”等创业比赛起步,逐渐获得导师支持和资本关注,开始投身创业。在创业初期,团队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刘师兄坦言,“实验室单次成功即可,但批量生产还需要保证99.9%的稳定性”,那时候,团队熬通宵测试都是家常便饭。后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和技术稳步发展,如今,企业正为打造“全球最大的搅拌摩擦焊机器人装备基地”而不断努力。
谈到“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刘师兄认为可以总结为两个关键词,“热爱”和“精进”。刘师兄和团队早已把“劳模精神”融入每一次焊接的实践中,在他看来,热爱是前提,“首先得从心里愿意干,不是为了‘当劳模’而干活,而是真心热爱这个事,愿意把它做精做好”。而精进是核心,不追求“表面辛苦”,而是聚焦“把事情做完美”。刘师兄提到,团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优化搅拌头材料”,并且“根据焊接需求选择立方氮化硼等特殊材料,反复试验适配性”,将产品和技术做精做优。他说,工匠精神不能只耍嘴上功夫,而是实践见真章,既要“对技术负责”,“哪怕0.1毫米的误差也要追根溯源”;又要“对客户负责”,“不仅卖设备,更帮客户解决工艺问题”。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对于未来生涯规划的问题,刘师兄鼓励青年大学生们积极规划未来,确定奋斗方向。他强调,青年大学生们应当明确目标,聚焦方向。同学们应该“确定终极目标”,“目标不同,准备的重点就不同”。其次也要积累实践,开放学习。他建议同学们尽早接触实际项目,通过参与实验室项目和创业比赛等,了解项目“从理论到落地”的差距。他还强调,知识不应该束之高阁,还应当将所学付诸实践,“多走出去看一看”,开拓眼界,“才能把握更多机会”。


从创业初期的攻坚克难,到热爱、精进的工作实践,刘师兄和团队早已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哈工大精神”融入企业发展的点点滴滴。“哪怕0.1毫米的误差也要追根溯源”的细节把控,“真心热爱这个事,愿意把它做精做好”的务实坚守,无不体现着“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的哈工大精神内核。在未来,匠新求索·劳模铸魂实践队队员们将继续秉持着哈工大精神,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传承模范榜样力量,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哈工大精神,不断书写青春奋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