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推动“五育并举”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8月5日,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守护青心·城乡校行”调研团队怀揣专业热忱,奔赴淮安市淮安区,先后走进钦工镇钦工中学与市区淮安中学,开启专项调研工作。此次调研由南京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胡凤飞副处长统筹指导,心理学院王云强教授担任学术指导,宗若琦、樊家峰、夏乐涵等6名本硕学生组成团队,全程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温暖的人文关怀,为构建实效化校园心理支持体系寻找破题思路。
考虑到调研期间两所中学正值暑期未开学,在当地学校的协助下,团队通过统一组织师生返校的方式,以问卷调研结合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的形式,深入一线挖掘城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融合的实践现状,用青春力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教育实践的行动力,让这场扎根基层的调研既有学术深度,更具实践温度。
图1 团队成员参观学校心理活动场所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学业压力、人际困惑等问题易引发心理波动。而五育融合蕴含的德育引导、体育磨砺、美育疗愈等价值,恰能为学生心理健康搭建多元支撑。调研中,团队看到两所学校已初步探索“五育融心”路径:德育课上,教师用“模拟矛盾调解”教学生换位思考;体育课上,集体项目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会包容;美育与劳育则成为情绪释放的“出口”,学生在绘画、校园劳动中化解紧绷感。
图2 团队成员与学校教师进行访谈
调研中,师生们的真实诉求更让团队感受到责任与温度。学生们在访谈里直白地表达期待:“希望少点统一安排,多些能自己选的活动”,比如户外协作、手工体验这类贴近兴趣的形式,让心理放松不再像“完成任务”;教师们也坦诚分享需求,既盼着能有更多专业心理培训,“想更懂学生的情绪,设计出内向孩子也愿意主动加入的活动”,也提到常从学生口中听到“爸妈只问成绩,没问过我累不累”,可见家校之间在“育心”上的配合还需要多些默契,才能形成更有力的支持。
图3 团队成员与学生进行访谈
从访谈反馈来看,这些诉求背后也折射出当前两校“五育融心”实施中的待解问题:钦工中学教师提到“心理教育内容多依托班会零散渗透,缺乏系统课程设计”,难以持续回应学生需求;淮安中学教师反映“学生怕被同学议论,不好意思主动去心理室”,即便有需求也不愿求助;而两校教师共同提到的“内向学生参与活动多是被动配合”,也印证了学生“想要自主选择”的诉求并非个例,如何降低参与门槛、适配不同性格学生需求,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

图4 调研团队分别在淮安中学和钦工中学与师生合照
接下来,团队将梳理调研数据,提炼可推广经验,针对薄弱环节提出优化建议。此次调研,既是南师大学子将心理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力量的生动尝试,更是一群青年学子对“如何守护青少年心灵”的真诚作答。团队希望通过这份调研,让更多人关注五育融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支撑价值,也期待为淮安区及同类地区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切实参考,让每一位高中生都能在五育的滋养下,拥有健康、阳光的青春时光。
备注:本次调研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守护青心·城乡校行”团队独立完成,数据仅用于教育实践研究。团队由南京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胡凤飞副处长统筹指导,心理学院王云强教授担任学术指导,如需了解详情,可联系团队负责人宗若琦(电话:17314152178;邮箱:1960700518@qq.com)。